生死七夕
陶琦
■陶琦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就像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生于七月四日》,古今名人都喜欢标榜自己的生日,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为大唐的千秋节,七夕同样也曾是南唐的国庆日。
李煜的一生,是被造化捉弄的一生。通常想要做皇帝的人,为了渲染自己受之天命,都喜欢暗中搞手脚,玩些小伎俩,故意编造散布一些自己出生时屋宇红光不散、天现紫烟的故事。李煜不用搞,就天生异相:他生来就是对子眼,眼珠有双瞳。这种畸形病变在史书里被认为是圣人之相。于是,排行第六的李煜没来由地受到前面五个哥哥的嫉恨,生怕被他抢了本来轮到自己的皇位。为了避免有夺位的嫌疑,李煜从小就夹着尾巴做人,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每天和文人名士来往,词人冯延巳,画家周文矩、顾闳中,都曾经照亮过一个落寞少年的艺术梦。
人的才华积攒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通过各种形式展露出来。李煜除了擅长作词,还喜欢设计装修。他居住的宫殿,就是他亲自设计的手笔,以销金红罗罩壁,镶以白金玳瑁,御园里密插奇花异草,丝萝共倚,名为锦洞天。每年七夕的生日Party,他又命人以淡蓝色的绢罗把寝宫装扮成月宫天河的情景,与宫女各站一头,演出鹊桥相会的情景剧,为自己写词创造灵感。后世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把李煜和李清照并列,就是为两位文艺青年的小资生活范儿点赞。
李煜18岁时,娶司徒周宗之女为妻,史称大周后。大周后很漂亮,通史书,善歌舞,尤擅长琵琶。李煜和大周后情深意笃。唐玄宗时的宫廷名曲《霓裳羽衣》,几经战乱,乐师失散各地,其音已佚绝于世。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煜得到了这支曲子的乐谱,宫中有乐工善奏琵琶,按谱弹奏,却只是粗得其音,未得其神韵。大周后着手整理了乐谱,于是其曲遂清越可听。李煜与大周后在宫中常奏此曲,欢愉耽乐。
然而,李煜越是不想做皇帝,命运就偏要安排他做皇帝。短短数年,他前面五个哥哥都因各种原因死去,李煜被立为太子,并于25岁时被推上皇帝的宝座。但是从他继位第一天开始,就在北宋的威慑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随时有国破被虏的可能。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在南唐做官,一生只活了54岁,临死前反而庆幸地跟家人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为自己的死亡能够逃脱被北宋俘虏的好结局而感到高兴。
过惯了闲适悠游文艺生活的李煜,自然无法承受这种落差,时常大宴群臣,寻找昔日的感觉,或者与妻子一起换上僧衣诵读佛经,消极避世。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很中肯地道出李煜是个天真仁厚的庸碌之辈,其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只会以小资文人的方式处世,而不具备宏观叙事的胸襟格局。
李煜继位后第三年,大周后病逝,对后主的打击很大。之后,他立大周后的妹妹为后,史称小周后。后主与小周后亦是两情欢悦,风华绝代的大小周后,被时人比作是东吴二乔。
其后宋太祖请李煜到汴京助祭,后主深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意,恐有去无回,称病推辞。宋太祖以此为由,发兵灭南唐,李煜被俘押往汴京,监禁在一座深院小楼内,不准与人接触,开始了终日以泪洗面的生活。他42岁生日的七夕,在家让歌伎演唱新词《虞美人》。宋太宗听人报告,歌词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大怒,派人赐牵机毒药将李煜毒死,从而把这一首广为流传于后世的名词,直接留在了历史的现场。
后人评价李煜,说他“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为一个天才文艺青年错生宫廷,无端深陷政治旋涡,并为之丧命感到惋惜。其生死于七夕的人生,其实是一场与牛郎织女殊途同归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