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是智慧

  □那秋生

  《易经系辞传》云:“君子知微知章(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成语,意思是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诫人们凡事都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存在毫无起始的突发事件,明智的人谨小慎微,善于从事物的萌芽状态做起。

  《吕氏春秋·察微篇》载: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子路见义勇为,孔子认为对救人者给予一头牛的奖励是应该的,这样就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佛教的一个故事:佛在灵山,众人问法,而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智利诗人聂鲁达的《统一》诗:“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在哲人的眼中,统一就是简单,简单也就是统一;统一是上天意志,简单是世界秩序。

  苏辙《洞山文长老语录》:“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皆心法尔。”这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门。

  如此之类的名言谚语很多:一叶落而知秋;小不忍则乱大谋;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楼台,起自垒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处理问题要从容易入手,致力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