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

  □姚新兴

  现在提倡国学,人与人之间的称谓也应属国学范畴吧。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有了人类便会有称谓。千百年来,大至君臣之间和各类官衔,小到家庭父母和弟兄间的称呼,可谓名目繁多、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时大多数称谓在今天已成为史料。目前好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估计若干年后,家庭间的许多称谓也会成为历史。

  说到称谓也有许多学问。民国闻人陈立夫之妻孙禄卿,与陈结婚后,便随丈夫居住在外,孙十分贤惠,常写信向公爹请安,每次来信将陈的父亲称为“君舅”,陈的父亲很不高兴,认为媳妇大不敬,怎能将公爹称之为“舅”。后来谭建丞先生与他说,“君舅”之称谓源出于《诗经》,他十分惭愧,继而高兴,逢人便说,建丞说得不错,禄卿不愧是才女。

  我的老师谭建丞,十分风趣,喜为人取雅号,称胖女孩为茶壶小姐,皮肤黑的小伙为阿印先生。百岁老人的他,常常随子女或孙子称呼人,如某某伯伯、叔叔,某某爷爷、奶奶。先生曾为我画松石图,上款竟用了四个称谓:老兄、学弟、方家、先生。

  先生一词是人们对有知识的人的一种尊称。“先生”不是男人的专属,还应包含有知识的女性。

  现在似乎讲文明礼貌,遇到男的均统称“先生”,对上了年纪的人也称“老先生”。我认为“老先生”的称谓不仅要看年龄,还要看他的才学,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