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处的高度

  □蹇庐氏

  站在哪里,高处还是低处?

  站在高处,自然有其优势,王安石说:“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即此之谓,可以“极目楚天舒”,更可“一览众山小”。所谓登高望远,站在高山之巅,云蒸霞蔚,峰峦起伏,有“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壮阔。是的,站在高处,能够掌握全貌,把握全局。

  站在低处,也自有其不同寻常的妙处。有时候,站在低处甚至更有高度,或者下滑一段,能飞得更加高远;站在低处,还能呈现不一样的风采。

  悖论否?且看——

  某导演拍摄一部电影,要求摄像拍一个“大仰角”镜头,拍了不下十遍,还是不满意,摄像有点委屈:“我已经趴在地上,仰拍高度已到极限。”导演含笑着让工人在拍摄点挖了个深坑,对摄像说:“你有拍摄水平,只是还不够低。”最终,摄像趴在坑里拍出了最佳镜头。因了这部电影美轮美奂的摄影,这位摄像在业内声名鹊起。这就是站在低处更有高度。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燕子向上冲飞前,总要向下滑落一段,到一个低点,再奋力展翅,飞出优美的“微笑曲线”,从而飞得更加高远。这就是勇于向低处,向上更有力量。

  站在低处,还能看到别样的世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雄奇阔远的风景,就是只有在低处才能欣赏到的。

  站在低处,很多时候,也才能看到在高处看不到的世相。高楼上,推杯换盏,笑语声喧,轻歌曼舞。站在低处,则能够看到劳碌、奔波的身影,以及愁容和眼泪。确实,站在民众间,才能切身感受劳碌、奔波背后的艰辛,愁容里的忧虑,眼泪里的酸痛,从而兴利除弊、革故鼎新、造福百姓。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出任鄞县县令,下车伊始,便踏访民情,“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受事”,从而制定了有远见又切合实际的治理措施,重理财以纾民困,办学校以兴教育,特别是组织民众“大浚治川渠”,原本杂草丛生、湖水浑浊的东钱湖变得澄澈清亮、波光潋滟,航行畅通无阻,拥有了“西湖风光,太湖气魄”。如今,湖畔矗有王安石像,建有三座王安石庙。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也生动体现了他的关心民瘼、忧心百姓。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时,他体察民情、重视农桑,政绩卓著,一生有“吏治文名,为时所重”的美誉。

  王安石、郑板桥站在民众的“低处”,民众则把他们捧在高处。

  当然,站在低处,不能站在低湿的污泥浊水之中和细菌、病毒麇集的污秽之处,这需要你洁身自好,严密防护,不蹚浑水,不沾污物。

  站在低处,除非摄像那样工作所需才趴着,或者,为了民众福祉而俯首——“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然,始终要挺直脊梁、昂起头颅,不要觉得站在低处是卑微的,因而羞愧。低处,是位置的高低,不是尊卑的尺度,挺直脊梁、昂起头颅地站在低处,心灵的高度仍然高于高楼上的杯盘狼藉、骄奢淫逸者。是的,身体站在低处,心灵始终要挺在高处,让心灵高昂、高洁、高尚、高贵。

  站在低处,自然要学会仰望。高处,确是雄鹰飞翔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到得高处,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事业成功,实现了人生价值。努力于这样的美好愿景,是名正言顺的,也确需登攀不止、奋斗不息。毕竟,能立高处者,凤毛麟角。

  关键在于,出谷迁乔,攀登到了高处,在欣赏到了无限风光、享受到了无限荣耀后,是发挥站在高处的优势挥斥八极、骛远万里,还是夜郎自大、自命不凡,或者说,位高权重了,能够叱咤风云,是睥睨一切、颐指气使,还是慎终如始、如履薄冰?声名卓著了,有了花团锦簇,是周旋于觥筹交错、流连于“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纸醉金迷,还是始终本色、永葆低调?当然,还有乌纱帽越来越大了,是为钱奔忙、为钱所累,还是为民请命、为民奔波……

  是的,高处自有优势,也自有幸福,但如果不能谦虚谨慎、清廉自守,那么,不仅树高易折、石叠易坠、且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直至粉身碎骨。

  这是因为,站在高处,“头晕目眩”了。

  联邦德国时任总理舒尔茨某次被记者问及从前当泥瓦匠与如今当总理有何异同时,他说:“二者职责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站在高处,不能头晕。”这一回答引人深思,高处头晕,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那么,站在高处了,何以自处?

  《左传·昭公七年》载:“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正考父三次受到重用,一次比一次诚惶诚恐,第一次弯腰受命,第二次鞠躬受命,第三次俯身受命,平时走路则顺着墙根踽踽而行,日常饭食,稠粥稀粥,只要能糊口就心满意足。他位列上卿,丝毫没有得势张狂、极尽荣华富贵的样子,而是始终惕厉自儆、恭俭从政,且地位愈高为人愈低调、行为愈检点。这是颇有启迪的。

  是的,身在高处,为人仍然应该置于低处,保持低调、低微的姿态,或者说,位高愈谦、权重愈慎、志得愈恭,始终保持谦卑的人生态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其实,这是赢得了人生的另一种高度——心灵的高度。这一种低处的高度,展示着高远的精神境界、高超的人生智慧,它高得愈加坚挺。

  这需要永葆初心和本色。

  无论站在高处还是低处,需要始终葆有高洁的人生。是的,站在低处,灵魂应该挺在高处;站在高处,为人和心态应该置于低处,从而使心灵立于高处,工作标在高处,成就挺立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