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名字的由来

  □冯忠方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擅长人物、走兽、花鸟,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他还创作了《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

  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却并非出身于丹青世家。他是江苏宜兴人,原名徐寿康。父亲徐达章是位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小悲鸿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17岁以后曾先后担任家乡一所中学和两所女子学校的图画教员,他家距这三个学校有30多里路,由于家境贫寒,他从不乘船搭车,都是徒步往返。教书虽然兢兢业业,但由于家里穷,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就没有学历和文凭,为此常遭人们的冷遇。

  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便想进“洋学堂读书”,但他的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去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看不起这个穷小子,拒绝借给他钱。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且前途渺茫,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悲鸣。于是,他把原名徐寿康改成徐悲鸿。此后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并以此自勉自警,发愤绘画,终成一代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