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之后更要留人用人

  □吴学安

  微观点:抢人才不是目的,让人才为城市发展发挥作用才是城市抢人的初心。引进人才之后,应该有配套的灵活的用人体制机制、相对比较宽松的人才评价机制,以便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刚刚成功入住杭州人才驿站,酒店房间不大但很干净,设施齐全,有免费网络,连早餐都是免费的。”日前,从陕西西安到杭州的大学毕业生小春在社交网络平台称,将开启7天的“杭漂”面试。浙江和江苏两省的多个城市,都把“一间房”作为城市引才的“加分项”。

  从“送户口”到“送补贴”“免费住”……去年以来,各大城市“抢人大战”持续升级。从数据来看,引才政策已经初步显现其效果,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随之浮现。与此同时,如何实现从“抢人”到留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专家指出,一时“抢人”不难,城市要长久留住人则需要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让城市成为安居乐业之所。

  纵观各地出台的揽才新政,“落户”“住房”“松绑”成为高频词,也是人才最为关心的关键词。在“抢人大战”中,“落户”是不少城市引进人才的“标配”,如成都、南京等地,符合年龄限制等条件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户,而沈阳更是明确,中专学历即可落户。我国正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各地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各地打响“人才争夺战”,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越来越重视人才引进。在此背景下,创新思维大力引才成为必然。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一个城市而言,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虽说全国主要城市展开“人才大战”体现出对人才的渴求,既是城市转型的需求,也是整个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引进人才后,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尽管不少地方为吸引更多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频频发力,但除了户口、住房、薪酬等硬性条件外,城市的整体工作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更关系到引进人才后是否留得住、用得好;无论对于哪一层级的人才竞争,政策的出台都只是第一步,仅有户籍、购房等方面的优惠不足以支撑人才政策长远走下去。时下,有城市在抢人上用力很猛,却不知抢到何用,以致人才好不容易来了,最终因不被重视又流失了。

  抢人也好,引才也罢,最重要的问题是当地的创业环境、发展机遇。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才。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个城市只有统筹兼顾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将发展产业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城市产业规模,使产业链得以延伸和完善,开发出新的市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给人才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真正激发出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培养有利于其创新的环境,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打造动力强劲的创新引擎。

  抢人才不是目的,让人才为城市发展发挥作用才是城市抢人的初心。引进人才之后,应该有配套的灵活的用人体制机制、相对比较宽松的人才评价机制,以便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实现人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