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牡丹亦娇媚
马小江
![]() |
| 清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
□马小江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描写了牡丹花的姿态和唐人赏牡丹时的宏大场面。
这件粉彩牡丹纹盘口瓶,是清雍正年间的清宫御用瓷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器瓶盘口,细长颈,长圆腹,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以粉红、桔红、翠绿、草绿及褐色彩料描绘牡丹纹。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瓶形体各部分比例协调,轮廓线条过渡柔和,画面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每枚花瓣和叶片都描绘精细,堪称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佳作。
雍正粉彩的特点是在画面彩绘部位用玻璃白粉打底,然后再施彩渲染作画,从而产生浓淡不同、阴阳分明的艺术效果。或将玻璃白粉质掺于彩料之中,使之每种彩料调配成深浅不同的颜色。粉质玻璃白亦可作为白色单独使用,因而在色料的表现力方面,粉彩更为丰富,有的彩绘器物用色多达二十种。由于粉彩颜料中含有粉质,其烧成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柔和,又称为“软彩”。
粉彩的料同珐琅彩料的化学成分中均引入了砷元素,因此可以认为瓷胎画珐琅与粉彩所用彩料相类。粉彩是熟练的手工制瓷技能和精细的彩绘技巧相结合的产物。首先需要烧制薄胎体透、釉面无疵的白瓷,施彩绘画后复入彩炉烘烧,其工艺程序与瓷胎画珐琅相同。雍正时期的粉彩瓷生产之所以跃居釉上彩瓷之首位,是同雍正六年二月自制“珐琅彩”料的烧成有直接关系。
粉彩牡丹瓶是一件色彩洁润秀丽的艺术品。瓶身以争妍盛开的牡丹为主题,色彩鲜艳。从画面的操笔、设色的运用自如、花朵枝叶的勾勒渲染,都能说明画师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粉彩的表现手法,由于有些画家为瓷器绘彩提供画稿,因而使之具有淡雅宜人的格调。雍正粉彩不仅有白地绘彩,也有珊瑚地、淡绿地、酱地、墨地、木理纹开光粉彩和粉彩描金等品种。装饰技法虽各有千秋,但就绘画效果而言,莫过于白地彩绘更能体现瓷器与书画相结合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