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为师

  □杨崇演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只要留心,天地万物皆可为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不一定指什么特定人士——世间万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不管是高贵还是谦卑,只要能开导、影响我们,让我们能受教、受益的,都是我们的老师。

  地上的蚂蚁是我们的老师。一天,阳光从窗户透射到屋子里,小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叫我起床。我从楼上到楼下,正欲开启晨跑模式。来到跑道,只见脚边一大堆蚂蚁,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蚂蚁在搬东西,是哪个淘气小孩丢的面包渣,我好奇地蹲下来观察,只见一只小蚂蚁搬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搬不动。于是,小蚂蚁回到草丛里。我想它走了,肯定放弃了,但接下来的一幕令我感到不可思议,小蚂蚁从草丛里带了八个小帮手。前面两个,右边两个,左边两个,右边两个。就这样,它们搬着面包渣向洞口挪去……蚂蚁用行动启发着我,有一种失败叫放弃,有一种成功叫坚持和团结。

  地上的竹子是我们的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多大的风、多大的雨,竹子永远都立得直直的——我们每一个人不都应该向竹子学习吗?做一个正直、顽强、不轻易放弃希望、遇到困难不退缩、正视困难并迎难而上的强者。

  空中的老鹰是我们的老师。万尺高崖,为了教小鹰学习飞翔,老鹰狠下心来一下子把小鹰推了下去。我想,推下去的一瞬间,鹰妈妈会有多担心、多害怕,小鹰会有多紧张、多慌乱。然而,鹰妈妈却以这种方式成功有效地教会了小鹰飞翔。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也不能什么事都依着赖着,唯有苦心智、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才能快速成长。

  大自然像一本书,藏着丰富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倾听,去细细品味,例如狗的忠诚、牛的任劳任怨,都是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优良品格。

  三人行,必有我师。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以为这些一字师、一事师、一言师、一技师,恰如百花,只有遍采这些百花之精华,方能酿得甜蜜芬芳。能把世间所有一切男女老少都当自己的老师,则自己的道德健全,必然堪为别人的老师矣。

  戒律也是我们的老师。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告别众生,进入涅槃,当时弟子们不禁悲从中来,想到从此不容易见到老师了。但是佛陀指示,你们可以“以戒为师”,以制度、立法、规章为依循的准则,以法为师,以法师人。

  以“戒”为师,就是“有所为、更有所不为”。

  想起了一位记者对郭德纲采访的报道——2005年郭德纲走进大众视野,大红大紫,采访中记者提及“都说你是一夜成名”,郭德纲的回答很干脆:“你能告诉我是哪一夜吗?”道理很简单,没有十年的艰辛与付出,没有自信与坚持,没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郭德纲的回答不会那样诙谐与坚定。

  我的一位朋友,常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给力,不得不换眼镜、调度数。一天,见他不停折腾坐姿,长吁短叹,我忍不住泼他一头凉水:这是“老天的设计”,看不清楚,看不舒服,就是老天叫你别再看了。你非要对着干,违背自然规律,它能让你好受吗?有所不为,也是智慧。

  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一枝一叶,一砖一石,世间万物皆为我师,只要你愿意去学习。

  “如果说有了一个老师一个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那么整个海洋将都是你的。”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