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落

  □林丛中

  所居江南小城的四季,春天总是略显短促,花间陌上、公园道旁、街头广场、小区路边,稍不留神,那些花儿便落英缤纷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整个春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他们急急忙忙地赶赴一场接一场长长短短的花事。

  季节本身没有诗意,有诗意的是荣枯循环、轮回往复。每年三四月,百花盛开,如约而至的樱花绝对是特殊的存在,那是春日里的一道视觉盛宴。绚丽的樱花,令小城居民得以阅尽春光无限美。若是没有樱花的点缀,那小城多少还是缺了点炫目颜色。通道旁、水岸间那樱花重叠从头顶上掠过,进入了花的世界,粉红的一簇一簇的,繁密争艳,让人流连忘返。而花事最隆重的地方,非长田漾湿地公园樱花大道莫属了。春晖潋滟,樱花媚人,从含苞待放到俏丽枝头,前仆后继热烈地开放,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这是鲁迅先生文章里的绯红轻云径,是诗人李商隐笔下的“烂漫几多时”,也是李煜“象床愁倚薰笼”的相思苦以及元稹诗里的“相思最多处”。

  一阵微风吹过,满树的樱花层层浮动,灿若云霞的花瓣徐徐地洒落下来,在空中轻舞后落了一地,有些就落在游人的身上。记得日本动漫《秒速五厘米》说的是樱花飘落的速度,也是青梅竹马在成长中走散的遗憾。樱花轰轰然地盛开,丰穰华丽,可不到半月,又迅疾地凋落殆尽。樱花因为短暂,所以不能错过。樱花最美时,便为凋零之时。这仿佛是一场人生过程的隐喻,凋零的源头其实就是繁华。恰如王国维诗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难道太完美的生命,都像忽然盛开又突然凋谢的樱花吗?炫目过后,留下的是无尽的虚幻之感。由此,人们为这转瞬即逝的生命,引发了对生死“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慨叹。

  屈原命运多舛,一生抱负无法实现,但即使遭遇了被放逐的屈辱,也始终不改初心和立场。千古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坦然接受命运、坚守内心的真实写照。苏轼一生坎坷,一贬再贬,四处漂泊,但他淡然地对待命运的无常,最终如老僧入定,豁达乐天,硬是把无常活成了有常。同样是赞叹瞬间消失的芳华,龚自珍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达观之态,花落归根,化为春泥,孕育新的春天,青翠、芳香,正可以献给后来者。从而,无常瞬间变成了有常。

  生活,有时也如一朵慌张盛开的樱花,随时随地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小到随身之物的遗失,大到至亲至爱的离逝。人世间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我们无法预知将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在追逐事业的路上,明明成功唾手可得,可转眼又溃不成军;海未枯,石未烂,便轻易不见了山盟海誓;相伴多年、掏心掏肺的朋友突然形同陌路……世事无常,孰可敌之。以至于时常听到有人在感慨“意外和明天,不知道谁来得更快”。因此,当经历的世事多了,就越来越明白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人生真正的常态。生命如鸟,轻如鸿毛,不计东西,即使计较东西,又能留下多少东西。也许,丰子恺先生说的“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该是一个极妙的答案。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所以,还是好好吃一口如意的饭,饮一杯浓情的酒,听一首穿越的歌,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珍惜留意身边的每一个小确幸,包容每天所面对的人和事,都会心生喜悦,充满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