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大小
张勇
□张勇
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我认为是嘴,除了吃喝,我们多了一项——说话。或许您会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驴鸣如哭,马嘶如笑,动物也有动物的表达。我不否认,动物也有表达,但那毕竟是极为浅层次的,和人相比,还是有着霄壤之别的。
不知您注意没有,人说话,在不同的场合,音量是不同的。如果仔细观察,通过人们说话声音的大小,或可窥测其心中的隐秘。
大声说的话,多半是小事。小声说的,反而常常是大事。君不见,那些罔顾左右,高谈阔论,或者在公交车上、地铁里,抄起手机,嗓门洪亮唾沫横飞震耳欲聋的讲话者,他们说的全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更不值得别人听的小事。而那些声如细丝声若蚊蝇附耳低言唯恐第三个人听到的常常是翻江倒海扭转乾坤的大事。
有个笑话:兄弟两人一起种田,哥哥喊弟弟回家吃饭,弟弟大声嚷道:“等我把锄头藏在地头就回去。”吃饭时,哥哥关照弟弟说:“凡是藏东西,都不能大叫大嚷,否则就容易被人知道而偷走。”弟弟点头说:“知道了。”弟弟饭后先下田,不见了锄头,急忙赶回家贴着哥哥的耳朵细声细气地说:“锄头已经被人偷走了。”
该小的时候不小,正好弄反了。
大声未必引人注意,相反,很多时候,倒是小声让人侧耳倾听。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现实中也的确如此,越觉得自己不占理,越要将声音提高八度,好像声音高了,理也提高了。其实是欲盖弥彰,想用声音掩盖自己的失理,毫无效果。
有些人,努力提高嗓音,就是为了引人注意。可那得分你是谁,看你这个人本身有没有分量。贩夫走卒平头百姓人微言轻,即使把声音提高八度,也不见得能有听众;而重要人物声音越低,越是有人围在身边拼命地伸着脖子听,也就因此越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就算是天生的大嗓门,一旦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为了显示身份也得练着压低声音,就像19世纪欧洲淑媛们,宁可屏住呼吸也得套进提胸束腰的鲸鱼骨裙衬里,以免被人当作马夫的女儿或鞋匠的老婆。
有些人,声音该大的时候不大,该小的时候偏又大了。如果是公共场所,说话声音的大小,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一些人,在领导面前不敢高声,在有求于他人时也不敢高声。换个场合,领导不在,他也不必有求于谁,他们的声音立马变得比谁都大了。不难理解,那种总是被压抑的心态,致使他们难免通过大声说话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平衡一下心中的积郁。
有些时候,需要我们站出来,将声音提高八度,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面对犯罪、道德败坏、政府不作为、社会风气不好等问题时,应该大声疾呼,可您看着吧,那些原本善于高谈阔论的人们,早就不见了踪影,消失得比龙卷风还快。剩下的有数的几个,也只是私底下躲在角落里小声嘀咕嘀咕,往往是第三个人听不见的那种。
可是,当这些人回到家里,又恢复了高谈阔论的本色,又在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地大声谴责: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不可救药。这时候,他们的声音都快捅破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