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拓”惊艳时尚街头

东海渔夫的鱼拓作品

  □邢洁

  最近,一款“腥味”十足的手工T恤在西方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它把活鱼、龙虾等的形态用颜料直接拓印到布料上面,浓郁的海洋气息扑面而来,且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富个性活力。这种鱼腥T恤的设计灵感其实是来源于日本的一项古老技艺——鱼拓,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鱼拓,简而言之就是将鱼的形态印在纸上,直接反映鱼的种类、形状和大小,是一种古老的“存真术”。现在普遍认为鱼拓起源于日本庄内藩,用以记录渔夫捕鱼的收获和成绩,最早叫“鱼折”或“胜负图”。由于它主要传承了中国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碑拓技艺,后改称“鱼拓”。武士道盛行时期,日本贵族钓到大鱼必自我夸耀一番,将战利品拓印上纸,写下于何时何地钓到大鱼,然后题名盖章,赋诗一首,再装裱悬挂起来。目前有关鱼拓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839年的一幅作品,现藏于日本鹤岗市乡土资料馆。

  一开始人们用单一的墨汁为染料做成黑白鱼拓,后来逐渐发展出彩色鱼拓,色彩层次越来越丰富,制作过程越来越考究,功能也从单纯的记录转变为艺术欣赏和收藏为主。一幅精致的鱼拓作品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可谓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鱼拓是一种由鱼本身与人类一起协作而造就的艺术品,鱼既是创作的对象,同时也是创作主体之一。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于“拓”,所拓形体讲究绝对真实,只有鱼眼睛是画上去的。

  中国可考最早的鱼拓作品,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哥溥心畬(溥儒)在1958年创作的。艺术造诣极高的溥先生创作了一系列朱砂鱼拓,使这门技艺传播开来。但鱼拓艺术在我国真正兴起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

  鱼拓制作步骤大致分为清洗、固定、上色、拓印、点睛及题字盖章,制作方法分为直接拓法和间接拓法。直接拓法就是直接在鱼身上涂抹颜色,然后覆纸按压而成,能够在5到20分钟内完成一幅作品;间接鱼拓是先在鱼体上覆宣纸,用白碱水润湿令其紧贴鱼身,获得鱼形后再均匀吹干,然后用拓包沾上各色颜料在纸上轻轻拍打,从鱼背部颜色深的地方开始拓印,如此制作的鱼拓,鳞片、鱼鳍的形态会更加精细。

  中国知名鱼拓艺术家谢春明创作过一幅由一百条鱼构成的大型鱼拓作品《气贯长虹》,获得2017年海牙中国鱼拓艺术展金奖。鱼拓纸上鱼似在水中游,比国画更逼真,比油画更传神,灵气盎然,尤其鱼鳞凹凸有致,精美璀璨如宝石浮雕,具有笔画绝对描不出来的艺术效果。创作这幅作品,谢春明花了29天时间,使用了叠拓等高难技巧。而即使成功拓下99条鱼,如果最后一条失败,那整个作品也只能功亏一篑。因此他说,要创作出优秀的鱼拓作品,必须非常细心、有耐性,还要有较深厚的艺术修养。

  另一位鱼拓大师杨阿永历时三年创作的《千岛湖锦鳞图》,全长34.8米,高1.04米,以“百条鱼、百首诗、百方印”为主题,汇集了千岛湖87种鱼类,共计188条,堪称鱼拓作品世界之最。

  对于许多我们不曾见过、听过或是濒临灭绝的珍贵鱼种来说,鱼拓是它们在地球上存在过的证明,这也是另一种纪念与陪伴。欣赏过美轮美奂的鱼拓作品,我们更应该加倍爱护地球家园。

  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把鱼拓跟时尚服饰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的尝试。易学易会,简繁皆宜,这也正是鱼拓艺术的一大优点所在。翻出家中的笔墨纸,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鱼拓的乐趣,或许还会成为又一个鱼拓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