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好工作”

  □游宇明

  二三十岁的时候,我心目中有许多觉得自己高攀不上的“好工作”。比如公务员,烟草、银行、石油、电气等部门从业者,主持人、影视明星……一句话,在其时的我眼里,好工作要不就是有地位的,要不就是有钱、有名的。

  我不太喜欢自己从事的高等教育工作,觉得这个职业太单调,交往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同事,需要办点什么事,拿起电话不知打给谁;做教师收入也有限。一个大学老师书教得好,他的学生知道,二级学院的领导可能也清楚,想让校领导知晓都不那么容易,希冀让名气走出围墙,更是奢望。

  后来,我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才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真是“恰到好处”。做专任教师无须坐班,只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即可。当灵感来临,倘不上课,无论是早晨7点,还是上午10点,我都可以稳如泰山地坐在电脑前天马行空,一点也没有可能被别的工作打断的恐慌。相对充裕的时间不仅可以保证写作,还可以用来读书、去街头里巷体验生活、赴风景名胜区旅游,积累各种各样的创作素材。广博的阅读和长年的写作,对一个大学文学教师专业上的促进是可以想象的。30多年来,我不仅在创作上小有所成:发表了700多万字作品,出版了数本散文集,其中一本印了14次,在教学上也受到学生的好评和单位的认可。

  仔细想来,一个人所谓的“好工作”,未必是最灿烂夺目的,毕竟职业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事业成就本身。只要留心我们周围的世界,做公务员、置身垄断行业、从事演艺体育而业绩平平、黯然无光的也不乏其人。真正的“好工作”应该是最适合你的那种,它可以使你安身立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让内心变得宁静。

  在这个人人都有话筒的时代,难免众声喧哗,这种喧哗,一方面可能给你指示便捷的路径,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你面对选择无所适从。想找到“好工作”,我们就得充分认识自己。你是富有战略视野,还是具备动手能力?你是处事冷静理性,还是激情澎湃?你是长于交际,还是希望更多的时候独处?不同的潜质、性情、追求,决定了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大不一样,最终幸运地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堪称生活的智者。

  一个人老是盯着外在的世界,内心的独特性就很难被发掘,发掘了也难以长久坚守。只有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坚持的价值,我们才可能将某项工作做到极致,使之获得应有的高度。司马迁于《史记》写作、常书鸿于敦煌保护和研究,都不可以简单地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但这样的工作,谁说不值得用一生去奔赴呢?谁说它不是顶尖级的“职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