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不随和”
唐宝民
□唐宝民
汪曾祺先生是老辈文人,身上有一种名士气质,而名士气质的另一种解释,就是“不随和”。的确,圈儿里的一些老人谈起对汪曾祺的印象时,也认为汪老有些让人琢磨不透,在某些应该敷衍应酬的场合,他坚决不敷衍、不应酬。那么,汪曾祺是怎样的不随和呢?作家叶兆言与汪老打过多年交道,他曾在书中提供了两则汪老不随和的资料。
叶兆言讲述了一次在海南吃饭的经历:“记得有一次在海南,吃饭时,有人频频抛钱出去点歌,一位男歌手像女孩子一样哼着,搔首弄耳嗲声嗲气,唱一会儿还要说一会儿。很多人都觉得忍无可忍,在场的汪曾祺老先生说了一句很有趣味的话,这就是能不能花点钱,让那歌手别唱。”
在某些人看来,汪曾祺的表现的确令人扫兴,给人的感觉是不随和。但这种事儿应该随和吗?你没有征求在场其他人的意见,就花钱请个歌手在饭桌前又唱又说,想没想到有人不喜欢这种场面?叶兆言就不喜欢这种场面,他说:“其实就算是唱得好,也真不应该在饭桌前唱。吃饭就吃饭,干嘛弄得那么花哨。”
还有一件事,叶兆言是这样讲的:“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见到多少汪曾祺的不随和。只有一次,参观一个水利枢纽展览,一位领导同志亲自主讲,天花乱坠地做起报告来,从头到尾,汪曾祺都没有正眼瞧那人一眼。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遇到类似的场合,忍不住便想模仿。”
汪曾祺的这次“不随和”,是针对某些官场习气的,面对那个夸夸其谈的官僚,他报之以最高的轻蔑——连眼珠都不转过去,这是文人嶙峋风骨的体现吗?
由此看来,汪曾祺的某些“不随和”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在某些事情上不违心顺从大家,虽然有些扫大家的兴,但这却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此坦白心迹的率真,应该获得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