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成化年制豆青釉瓷盘
梅晓民
![]() |
清豆青釉山水画瓷盘 |
□梅晓民
笔者藏有一只制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豆青釉山水画瓷盘,口径约为25.5厘米。
瓷盘上的山水画为民间画匠所绘,荡漾的水波占满整个画面,显得十分开阔,上方和左右两边都有山,近景为一个小岛,岛上的房屋旁有一棵参天大树,左边有一艘帆船,右边有人在垂钓。山水树木勾勒粗犷,景物环境点缀简洁疏朗,饶有幽趣。但由于属民窑生产,釉层不够透明,釉面光泽也不佳,致使文物级别不高。盘底有“成化年制”的落款,这个落款称“寄托年号款”,简称为“寄托款”。明朝成化时期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制作的大都是精品,后来的制作者出于对前朝瓷器工艺水平的崇敬和缅怀,就创造了“寄托款”这个瓷器款识专用名词。
对此,我特地请教了业内专家周、张两位先生。周先生对瓷盘仔细观察了后对我说:这种瓷盘从20厘米到28厘米都有,因尺寸较小不值钱。而28厘米以上的大尺寸瓷盘大多作祭祀用品,档次高。另一类作为挂盘欣赏,则档次就更高。同时也要看年代,康乾年间制作的比较精良,而嘉、道之后制瓷业衰落,质量就一般。而尺寸越大,烧制的难度也越大,胎坯容易坍塌和崩裂,价格也就高了。张先生则说,除了瓷盘尺寸的大小外,年代的早晚和品相的好坏,价格相差也是很大的。
这只瓷盘是我祖父留下来的遗物,祖父是位商人,民国时曾开毛竹行,后来还开过钱庄,民国时曾任海盐沈荡镇的商会会长。祖父喜欢收藏古董,书画、瓷器、字画等等都曾有收藏,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逐渐散佚。这只瓷盘能留到今天已实属不易,哪里肯去换钱呢?当了解了其价值后,我即去买了个托架,将瓷盘宝贝似的供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