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材质 现神韵 创意境
——郑兴国雕刀下的“洞天胜境”
徐华铛
![]() |
□徐华铛
一个有创意的工艺美术家,在创作中十分注重作品意境的营造,并通过意境来深化主题的内涵。何为意境?意境是工艺美术家通过创作的作品形象,传达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蕴和境界。
郑兴国创作的《洞天胜境》取材于一棵残破的野樱桃枯根,在岁月的风烟中,根材内在的脂肪、糖类等被磨砺侵蚀得干干净净,形成了嶙峋、褶皱、疤眼、洞穴、空透等奇特残缺,显示出峥嵘不桀的力度。这些人力难及的巧趣,往往蕴藏着深不可测的玄机。特别是枯根的内部肌理更是奇异,宛如庭院中的太湖石,皱、透、瘦、漏俱全,却洞中有穴、穴中有洞,似一个奇妙的洞天胜境。
郑兴国从文人山水画中得到启发,在意境的营造上下功夫。他拿起凿刀,细细打理。操刀时他重材质,现神韵,应材施艺,在动刀时尽量保留原材料上的纹理规律、形状特征,使形态和肌理动静相映,粗细结合,虚实互化,浑然一体,把天然材质的奇谲美感尽量保存下来。一件好的作品必须有点睛之笔,才能全盘皆活,郑兴国在作品的下部添置了一个宽袖大袍的古代文人,正以惊异的目光抬头仰望着洞天外的世界。通过这个古人的目光,把人们的视线通往远方,使作品中有限的空间延伸到无限的大千世界,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尺之间体味到百里之势:那洞天之外的天地到底有多大?那曲径深处展现的是什么奥妙?那云雾缥缈的后面蕴藏着多少神秘?那潺潺的泉水流到什么远方?还有,这个文人到底是谁?他是寻找世外桃源的陶渊明?是揽胜探幽的徐霞客?还是追求壮美的苏东坡?面对这一切,令人们思绪万千,遐想绵绵。这便是《洞天胜境》给人带来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