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长立戒贪碑

  □刘晓伟

  司法部门把从贪官那里查没的非法所得财物公开拍卖,这一做法是向公众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生动方式,也可让人们通过市场交易各取所需,并将拍卖所得收归国库,可谓一举三得。例如多年前成都就举办过贪官郑道访、刘中山受贿物品拍卖会,共拍卖名酒、手表、相机和金银饰品等400多件物品,近千人入场竞拍,最终拍得31万元全部上交国库。那些熟谙“生意经”的原先的物主,倘若看到受贿物品“净身易主”的情形,想到当初用手中职权与不义之财“成交”,出卖的则是自己的灵魂和自由,一定会痛悔不已。

  拍卖有价,警世无声。古往今来,太多的人重演着这幕官场悲剧,历代也都有整治官员贪腐的法纪戒律。例如,宋太宗赵光义曾向各州县颁布《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并将这16个字刻在石碑上,立于衙署大堂前,告诫官吏时刻牢记所得薪俸来自民众血汗,必当秉公办事,勤政为民,仗势欺压百姓容易,但上天有眼,终究难逃惩罚。

  戒石铭又被人们叫作戒贪碑,一直沿用到元明时期,对整肃官风确有作用,但贪官仍屡禁不绝,他们日日面对御制石铭,却只将其作为门面装饰,并未立于心中,而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终遭百姓唾弃。而历代也有官员始终践行着戒贪铭文,用自己的清正行为塑成碑石,永立世人心中,其中代表就是于谦。杭州祠堂巷里的于谦故居,便立着这样一块碑石。

  于谦32岁就任兵部右侍郎,后升任兵部尚书,始终恪尽职守,兴修水利,赈灾济民,严惩贪官,平反冤案,百姓称他为“于青天”。而让于谦赢得口碑的更是他自身的廉洁品行。当时宦官王振专权,结党营私,官员想晋见王振,必须奉送一百两银子,如奉送一千两银子可享受豪宴款待,于是官员争相贿赂。身居高位的于谦以“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警示自己,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每次进京朝会只带简单行装,别人问他为何不带进贡礼物,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吾唯有清风而已。”他还写了一首题为《入京》的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街巷百姓)

  漫步于谦故居,耳畔回响着故居主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为国为民连命都舍得的于谦,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贪钱敛财,却留得“清风两袖”享誉世人。后人为纪念他,将其故居改建为“怜忠祠”,所在小巷故名祠堂巷。这座数百年的老屋,像一块最有说服力的戒贪碑,长存于世。

  一块碑石,一座祠堂,就是生动的倡廉教材和反腐课堂。贪官攫取的赃物可以在市场上标价拍卖,不能变卖的是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但愿戒贪碑长立于公仆的“初心”之中,但愿人们随着拍卖师频频起落的槌子,都能时时牢记“上天难欺”的警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