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领地
李明亮
■李明亮
父亲因为肾病,前几年开始,每周需要到医院透析三次,我便安排父母住进了城里的小区。
父亲原来是一名教师,在家乡的乡村小学教了几十年的书,到了城里后,日常除了看病就是写日志、看书、看电视,天气好时就带着一个小马扎到“大坝塘”——一个自然形成的户外“老年人活动中心”看别人吹拉弹唱,或者坐在廊檐下打打盹,闭目养神。
我妈从小没上过学,不喜欢什么文艺,但她是一个永远闲不住的人,特别勤劳——对她而言,这或许更是一种习惯。她也是我们家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我们年少读书时,天不亮她就做好早饭再喊我们起来吃饭上学;成年后在家,早上去干农活前,她总是先为我们准备好了需要的一切,比如镰刀、竹筐、扁担、草帽和胶靴。晚上,她把一切都收拾停当了,最后才睡。
那时我们家有九口人,奶奶、父母以及我们姐弟六个(上面四个是姐姐,老五是哥哥,我最小)。父亲是个教书匠,奶奶年迈,家里的十来亩水田还有山坡上加起来起码有四五亩的旱地,最主要的劳作“领衔人”就是母亲,除犁田耙地外,抢种抢收、砍柴割稻、挑粪施肥、锄草留种等等一切农活,以及家里的一日三餐、洗洗晒晒,还有养的鸡鸭猪牛这些杂事,总少不了要母亲去过问,进门出门不是肩挑就是背扛,从不空手。慢慢的,几个姐姐出嫁,我和哥哥到外省谋生,家里的田地还是那么多,父母只有把水田租给别人种了,几大块旱地开始还种一些油菜、花生、芝麻什么的,后来逐渐栽上了外国松,或者毛竹和杉树,到最后,父母就只侍弄屋后的一小块菜园了。
我的几个姐姐都嫁得不远(二姐曾患精神疾病,服农药离世,留下两个女儿),三个姐姐也都在城区买了房子,而且三姐和父母在同一小区只相隔一幢楼,大姐、四姐要来看父母的话,也只要几分钟车程。
虽然姐姐常常去看二老,但房子就那么一点地方,母亲哪能待得住?住进去的头几年,母亲没事就去拾荒,以本小区为主,看看一些垃圾桶里有没有尚可利用之物。接下来,房间阳台成了母亲每天的固定工位,捡拾回来的废品就在这里细分、压实、捆绑、码堆,积攒到一定体量后就和父亲一起用小推车送到废品收购处去卖。父亲每个月有固定的退休工资,每年我们做子女的也会拿些钱给母亲零用,他们不缺这点钱,但拾废品对母亲来说就像上班一样,是一项工作——打发了时间、活动了身体,也略有物质回报。
逢年过节,我们和父母团聚的时候,都劝母亲不要再捡废品了——有时家里都成了“猴子洞”,也不太卫生,没事可以多到外面走走路,活动活动——但似乎母亲唯一的爱好就是劳动,如果每天“游手好闲”,对她来说应该更是一种折磨。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大概三四年前吧,母亲忽然在小区附近的一片菜地里种起了菜,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陡然一阵惊喜——真好!
种菜,于我而言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在老家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屋后的菜园和奶奶、父母一起挖呀种呀锄呀,如果有一截菜畦收拾干净了需要翻地,那这个机会肯定非我莫属。我特别喜欢用那把拿在手上很沉的五齿大钉钯,先高高扬过头顶,再重重地猛扎进土里,手柄轻轻用力一扳,硕大的土块分崩离析,几条粗壮的蚯蚓翻腾着身子跳跃出来……
一次回到老家,我赶紧让母亲领着我去看她在城里的新菜地——这可是我在电话中跟她提过好多次的一件事,我的大脑中也一直想象着那片菜地的样子,虽然已问过无数遍都种了些什么(时节不一样,菜蔬也在变换更替)。
看得出来,这里原来是一大片荒地,不远处是火车高架桥,大概有超过100亩的面积吧,可能哪一天会开发出来建很多房子,但似乎还遥遥无期。于是周边的居民便在荒草滩上开垦起来,横一条竖一条,一畦畦的,渐渐形成了一大片生机勃勃的菜地。
这里本来没有母亲的寸土,是因为母亲在小区里住了几年,认识了一个年纪相仿的阿姨,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孙子上下学和种菜,本来有好几畦的,都忙不过来了,见母亲也想种,就让出几小截地方。
我跟着母亲在地沟里艰难行进,茂密葱郁的各种菜蔬瓜果的枝叶和藤蔓都伸出来挽我们的手臂,故意绊着我们的腿脚。终于看到属于母亲在城里的这片新领地——几米见方,有两三块呢,但都和别人的连在一起:有正搭着架的黄瓜、苦瓜和豇豆,叶子快要爬满地面的山芋,毛茸茸的黄豆荚,本地辣椒刚刚长成了小灯笼的模样,那空心菜应该是才割不久,刚刚冒出来的茎和叶呈现出淡淡的青白色……我们观之悦之采之,这些汲天地之灵气并经过母亲之手孕育出来的珍蔬,当晚也自然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主角。返回浙江的时候,就像以前在老家离开时一样,大袋小袋的总要带上不少时鲜蔬菜,塞到冰箱里起码一周不用再买……
母亲已年近八旬,但我从心里从未觉得她已是一个老太太了,她个子不高,但身板挺直,除了一次我们送她到上海胸科医院看病的经历,好像还没住过院,走起路来总是“精杠杠”的,能吃能睡能劳动——这是好多人所羡慕的。
母亲的年龄一天天往上攀爬,但最近两年,我却发现她的身体似乎比前几年还好了。我曾不止一次对儿子说:你奶奶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身体真不错,这和她的菜地有很大关系:一是他们每天都吃着最新鲜的无公害蔬菜——看似普通廉价,实则很是滋养;二是每天到菜园劳动,活动了筋骨锻炼了身体;三是每天看到种子萌芽、开枝散叶、爬藤抽穗、开花结果这些蔬菜生长的过程,并可随时顺手采摘做成佳肴,精神上每天也都很充实;而且,她经常把吃不完的菜一捆捆一篮篮地送给女儿和小区里几个熟识的人,也很有成就感。总结来说,天然新鲜的食材、适度的户外活动、愉悦的心情,是她保持健康的根本。
因为疫情,今年的清明、端午两节都没有回故乡皖南了。很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也很想和母亲一起到她的那片菜地里,帮她翻地、栽种、采摘。前些天从电话里得知,母亲在荒草丛中又开挖出了一块不小的新的菜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