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声传画舫中

油画《启航》

  □郑学富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议被迫中断,最后一天会议是在嘉兴南湖游船中举行的。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油画《启航》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一大代表们从小船登上大船,准备启航时的历史瞬间。

  《启航》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黄发祥联合创作于2009年,纵270厘米,横550厘米,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位置,他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一手微微提起长衫,显得从容自信;伟岸的身躯,红红的脸庞,一头浓密的长发,表现了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站立船头回首眺望,目光深邃高远,神情坦然坚定。尽管毛泽东当时仅是湖南的一名代表,但是之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证明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作者把毛泽东作为中共一大的中心人物浓墨重彩地刻画,体现了历史真实性。董必武头戴一顶黑帽,上身黑色马褂,下身黄色长袍,手持纸扇,目视远方,神情凝重刚毅,镇定自若。他身体微微前倾,迈步登舟,旁边一年轻代表伸手搀扶。李达、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代表或立于船头,或相视交谈,或跨步踏船,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看上去行色匆匆,但一个个意志坚强、斗志高昂,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船舱内的灯光映红了两位代表的面庞,他们或正在精心准备会议材料,其中年长者应是何叔衡。小船上打眼罩警惕地四处观望者是王会悟,她是李达的夫人,是她提议转移到自己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并周密地安排好开会事务。代表们在游船的中舱开会,她坐在船头放哨。

  作品立意深邃,主题凝练,气势宏大,构图丰满严谨,人物塑造生动形象。整体色调凝重,色彩明暗交错。画舫之下暗流涌动,水面波浪激荡,渲染了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天空乌云密布,沉闷而压抑,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暗喻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远处的东方天际一片白色升腾而起,正向四周弥漫,照亮了画舫前方的湖面,与游船上的代表们融为一体,表示革命曙光已经显现。中国共产党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乌云与光亮的鲜明对比,表现出了革命征程的艰难凶险和党的创建者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重游嘉兴南湖,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登上红船,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场挥毫写下了一首七绝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抚今追昔,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初心。如今在红船东面临水处,建碑亭一座,勒石永志,名“访踪亭”。寓意着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船精神代代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