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金华故事”

——读长篇网络小说《云暮有荣光》

  王晓明

  古兰月作品《云暮有荣光》是一部描写脱贫攻坚、表现当代重大现实题材的长篇网络小说,20余万字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很有看头的精彩故事:家境富裕的大学毕业生韩洛放弃都市生活,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四川山乡扶贫支教。在那里巧遇身世坎坷家境贫寒却有志于现代直播事业的女子洛云暮。俩人在扶贫攻坚这个时代大命题下驰骋都市乡村,命运产生了奇特的纠葛碰撞,同历坎坷,共经磨难。其间遭受恶势力摧残引诱,扭曲亲情的纠缠阻挠,更有市场经济大潮澎湃汹涌的冲刷撞击。碰撞出一连串点亮人物命运的闪亮火花,演绎出一长串感人至深、有时又让人掩卷深思的感人故事。

  而让我惊奇,甚至还有些惊喜的是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地亲切熟悉,就是我们脚底下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华故事”,塑造的是一批地地道道的新老金华人物典型。跟随小说里的这些人物,你会发现自己时而徜徉在古子城,时而漫步在婺江边;刚刚去双龙洞游玩归来,却因为疫情而被封闭在八婺某个新建的社区……正由于这样熟稔的背景,在金华人眼底心中,小说里的这些人物就更加显得真实可爱了。

  阅读的观感上也打破了我对“网络文学”原有的印象和认知。应该说这是一部直面现实,表现当代生活的好作品,而且触及的,还是“东西协作、扶贫攻坚”这样一个当代社会近期十分重大的命题,这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勇气可嘉。在情节安排上,小说不单纯追求故事的离奇、情节的好看,而是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主脉络,着眼于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在合乎逻辑的重重矛盾纠葛发展中,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从而塑造出几个特定时代里的特定人物。并由此展示出一幅沿海富裕地区在国家发展大趋势推动下,主动深入西部帮扶脱贫,实现共同富裕真实而美好的画卷。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作家,作者语言风格具有特色,文字优美舒展,具备打动人心的感染力和比较鲜明的现代感,且少有我们通常所诟病的那些网络语言之瑕疵。

  尽管作为一个传统作家,我曾对网络文学怀有某种不解与隔阂,但却清楚地知道,这个在新世纪有如野火春风一般兴盛起来的文学形式年轻富有朝气,裹挟着现代科技不可抗拒的气势和实力,它正在迅速蚕食鲸吞着传统文学原有的大块阵地,已经发展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力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消费“新潮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活力源”,以及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轻骑兵”,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趋势。如果说有一天,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兴写作形式,将会彻底取传统纸媒写作而代之,我想谁也不会感觉惊讶。

  可文学毕竟是火炬,是灯塔,是折射时代风貌、塑造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社会支点。尤其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人民群众热切希望看到更多直接反映身边正在发生的波澜壮阔、震古烁今现实生活的好作品、大作品,借以引领时代风潮,鼓舞人民斗志。这就需要我们年轻的网络文学作家听从时代召唤,迈步现实生活,继承老一辈作家现实主义写作的优秀传统,立即冲破原有狭小空间的束缚,以大胸怀、大气势、大视野、大动作,去担负起书写伟大时代、描摹现实画卷、绘制精神图谱的历史使命。去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以古兰月为代表的一批金华市年轻网络作家,分明正在经历一个十分可贵而又重要的蜕变。他们用自己年轻的手,接过老一辈现实主义作家的火炬,用它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从而冲出心灵斗室,迈步广阔空间,跻身于正在奋斗中的广大人民群众中,踏入一条更加宽广无垠的创作道路。

  充分发挥网络文学原有的优势特长,吸取借鉴老一辈现实文学创作经验与传统,呈现在这些青年作家面前的,无疑将会是一片沃野,一片鲜花,一片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