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大与无穷小
■王安林
几天前接触到这么一组数字:2019年格陵兰岛冰盖年融化5320亿吨,是2013年的2倍。有了一个“亿”字,我就傻了。后来又看到这么一组数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一个影像,用缩时技术呈现一颗超新星从光芒万丈到黯淡,这颗新星与地球约7000万光年,这是指距离。而这颗新星爆炸时的亮度相当于50亿个太阳。这个“亿”字用在自然界,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用在一个人身上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但为什么不允许呢,一个人身上的细胞就能够用亿来计算,这么想,一切都可以解释。
不久前与朋友的一次聚餐,吃到一盘虾虮,炒虾虮,撒了一些蒜苗,外观看起来跟豆腐渣一样——现在豆腐渣在酒桌上不是一个贬义词,反倒是一道美食。虾虮也一样,以前属于咸菜一类,沿海渔民用于下饭。如果说虾虮也是海产品,应该属于最低档的海鲜。但现在这虾虮应该作为高档调味品来使用,就那么一小碟,放在一盘带皮的芋头中间。
有个朋友卖弄地说了一句地方俗语:“虾虮脚弹弹,你知道用的哪条腿?”生长在海边的人大多知道这种生物,但还是不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的意思,首先是要说明虾虮体量的小,小到常人肉眼几乎无法看清;然后,这么小的一种生物却与正常的虾一样具有胸足,通常我们所说的脚或者腿。那么小的生物动一下腿,你怎么可能看清它当时使用的是哪条腿?朋友中有一个是海洋大学毕业的,他让我们先搞清楚虾虮的属性,还说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名称“中华哲水蚤”。你们首先要知道这是菌类还是动物类,中华哲水蚤是小型海洋浮游动物。食性为滤食型,滤食水中硅藻、细菌、有机碎屑等悬浮颗粒。他说,你们去翻翻《中国动物志》在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下的淡水桡足类中可以找到中华哲水蚤,是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哲水蚤科、哲水蚤属的一种。他的话把我们全听傻了。我不买虾虮,也很少吃虾虮,但还能说几个与虾虮相关的俚语。比如“虾虮作不起大浪”,指虾虮太小,没有什么能耐,借虾虮说人,说某人没有什么花头,可以轻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接着虾米还有“虾米吃虾虮,虾虮吃烂泥”。虾虮不可能吃烂泥,虾虮是海洋食物链的低级物种,吃的应该是一些浮游植物。还比如“一口下去千万只”。
就这一粒肉眼根本就看不清的东西,竟然可以说出这么一大段文字也真的是奇怪。然而世界之所以奇妙,就在于一切事物的可大可小之谜,这似乎让人相信永恒。有次我在新浪上看到一个“科学家宣称人类20年内将实现长生不老”这样的标题。我一直不相信长生不老的传说,但这条消息还是让我无比激动,因为这是由著名科学家雷·科兹威尔提出来的。他在《太阳报》撰文指出:“我和许多其他科学家们都相信在大约20年的时间内,我们将有能力对我们的身体进行重新编程。如此我们便可以让身体内石器时代的基因‘程序’终止运行,甚至逆向运行。”他说:“如此,纳米技术将让我们永生。最终纳米机器人将代替血红细胞,并以高出前者数千倍的效率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这是科学。
从小小的虾虮竟然说到了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是不是荒唐?但思想就像空气与水,如果自由,就会平均流动,这样才有活力。否则,我们身体内在运行的永远都只是石器时代的基因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