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创作需要扶一把

  □吴学安

  微观点:提高纯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的稿酬标准,是鼓励更多人从事文学创作、进而构建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提交了《建议提高基本稿酬标准 激发作家更多创作动力》的提案,此事经报道后引起广泛热议。

  目前的基本稿酬标准,是2014年由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制定的,原创作品为千字80元至300元。虽说这个稿费标准较之前有一定的提升,但实际上作家们的收入却在缩水。因为这些年来,物价水平不断提高,而稿酬标准却始终没有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

  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绝大多数文学刊物生存压力大,稿酬方面多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很多热衷写作的人只能把它当成一份副业,靠稿酬赚些茶水钱成为常态。

  稿酬难涨有一个很尴尬的原因,就是其他文化产品可以靠涨价转嫁给消费者,而纯文学作品靠涨价提高作者稿酬,无异于自找绝路。然而,文学创作需要耗费太多的体力和心力,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文学内部的探索中,而不能完全为了市场而写作,更不能跟着流量走。

  文学对社会、对文化建设有着长远的影响,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社会价值乃至商业价值,需要在多年后才能显现。如刘慈欣的《三体》在发表之初,并未有今天的影响力。高稿酬,不一定能直接造就文学精品,但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学创作群体,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发挥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稿酬标准,这是一件关乎文化事业繁荣的事。

  提高纯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的稿酬标准,是鼓励更多人从事文学创作、进而构建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纯文学跟着资本和流量走,光靠市场的作用调节,恐怕也有悖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眼下,国内一些城市为发展文化事业,为实体书店提供补贴,这不仅让大量的实体书店得以存活下来,也为城市增加了文化气息。同理,财政对纯文学刊物的支持,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因为纯文学创作往往与市场潮流无直接关系,而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像教育一样,确实需要政府的财政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