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性·诗性·人性

  □李振南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一名叫杜康的人在中原大地不经意地酿出第一坛酒后,从此,中国的文化就注定跟“酒”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愫,中国的文人也大多与“酒”结了缘、联了姻。

  翻开悠悠5000年的华夏文化史册,似乎每一页都能闻到酒香,每一册都能拧出酒来。自从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写出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后,酒,这杯中尤物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也成就了多少诗人的传世华章。

  纯净、辛辣、芳香的酒,如高尚、深奥的智者,当高雅之士与它交流时,才能品出其中之“性”,而能品出其“酒性”的人,那才会表现出他的“人性”。而当粗鄙之徒与它接触时,则会被它的高深玄奥所迷惑,不知道怎样去品味,这种人酒喝得越多,跟高雅的距离就越远,再喝下去,往往将自己的“人性”也喝没了。所以古人有言:“酒有别肠,唯文者近。”这话虽是文人自夸,然纵观历史,除了寥寥几位文人以酒解闷、麻醉自己或人格有些缺陷之外,大多文人都是酒的知音,也都喝出了个性。

  在我看来,历史上第一个深谙酒性的人,应该是曹孟德,在赤壁之战这样紧张、激烈的气氛中,是酒给了他豪情、胆魄和诗魂,使他能吟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思承千载、荡气回肠的诗篇。从诗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那渴望招贤纳士、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一位励精图治、成就大业的政治家形象,更可以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的诗人豪气。这样的诗歌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应当算是名篇杰构,读来都有着酒性、诗性、人性的光辉。

  喝酒喝出豪情大气、蔚为大观、意象万千的人要数李白了。这位中国诗坛上至今仍无人超越的诗仙,一生与酒作伴,以诗为伴,杜甫赞他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他酒后的诗作洋洋洒洒,数以百计,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等,虽然写独饮,虽然写饯行,但毫无伤感,毫无惆怅,读着只觉得他的乡情、亲情、友情跃然纸上,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而“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等,则将男人喝酒的阳刚之气张扬到了极致,读来酣畅淋漓,气冲霄汉。他的《将进酒》是酒歌中的极品,你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中洒泼着人生的豪爽、人生的豪迈、人生的悲壮,诗人因酒达到了神仙的境界,酒因诗人有了酒性,而诗则照映出诗人高贵、洒脱、瑰丽的人性。

  在酒中品出人生快意与豁达的则要推文坛大家苏东坡了。

  与李白不同的是,苏东坡似乎酒量不大,也好像从来没有惦念着怎样把官做大,而只要把诗文做好就行。这可能与他的青年得志,然仕途坎坷的经历有关,因此,他便将理想抱负寄情于诗词与酒浆。虽然他曾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忽闪出建功立业的念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但那不过是诗人豪迈个性的张扬与释放,并没有在官场上刻意追求。写完了,他很快又回到平和心态,做到荣辱不惊,富贵不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持着自己的快乐人生。你看他写的“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词,自然、清新,表达着磊落的个性和渴望得到精神自由、灵魂解脱的心境。

  苏东坡一生由酒而诗,做官时喝酒,遭贬时喝酒,锄荷桑麻时喝酒,而酒又激发了他的灵感,他那首赫赫有名的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酒后喷薄而出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阙词里,他将酒化作了意象纷呈、光彩华美的文字,而诗词又因酒而显得奇幻敻绝,从而将他的酒性、诗性和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