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坟前愧姓秦”出自谁手?
陈宝国
□陈宝国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一对联以秦氏后人的口吻道出了秦桧对岳飞构陷之不得人心。该联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较广,那么到底是出自谁之手呢?从诗句看,此人应是一个姓秦的文人,民间普遍认为他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名士秦大士。徐龙梅、徐延平《南京状元及轶事》(《江苏地方志·史料辑考》,2005年2月刊)提到:“至今民间还流传秦大士‘岳王坟前愧姓秦’等故事。相传秦大士在杭州当官时,一次游览西湖岳坟。有人知大士乃秦桧后人,有意求其作联语。秦大士自知本族出此奸臣,羞愧难当,于是立马口占一联,表达鄙夷之情。联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种看法极具代表性。但是,此类民间传说却没有文献上的佐证,“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是否为秦大士写的很值得怀疑。
秦大士乾隆十七年(1752)高中状元,才气飞扬,是一个非常自信自负的人。《清朝野史大观》(1915年出版)卷六“秦大士”条:“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大士丝毫不为自己和秦桧有关联感到自惭自疚,而是振振有词用冠冕堂皇的话搪塞乾隆。秦大士以姓秦自得,其由来,秦大士的老师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十三提到“余尤爱其《游秦淮》云:‘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墙日夜枕寒津。兴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后中状元,官学士”。不难看出,秦大士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姓秦而难为情,反而还颇感自豪。所以,“我到坟前愧姓秦”若要说是秦大士写的,恐怕与其性格不符。
其实,我认为,“我到坟前愧姓秦”的作者是杭州人袁枚。清·徐珂《清稗类钞·姓名类》“秦大士以姓得利得害”条:“秦大士秦淮绝句,有‘淮水而今尚姓秦’句,一时脍炙人口,则以其姓得利也。某年,偕袁子才游西湖,过岳王坟,覩(通睹)秦桧像,人泥其题句,秦大不怿,子才为代吟曰:‘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大士以姓几受奇窘,微子才,殆矣。”徐珂也是杭州人,这则关于岳坟的掌故应该比较可靠,也符合秦大士人物性格。因此,“人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应该是袁枚以秦大士的口吻为其拟作,以解秦大士的尴尬,尽了老师、地主待学生和客人之谊,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