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难的一个字

  □游宇明

  倘若有人问我:世间最难的一个字是什么?我肯定会回答:懂。

  明人田汝成辑录的《西湖志余》记载了宋高宗的一则轶事:“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前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曰:‘不欲以残食为宫人食也’。”这段话比较通俗,大意是说:宋高宗每顿饭都要准备两副筷子、两只汤匙,其中一双筷子、一只汤匙只用来夹菜、分饭,不用来直接进食,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做“公筷”“公匙”。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吃不完的饭菜是要分给宫人吃的,他怕自己用进过口的筷子、汤匙夹菜分饭污染了食物。

  读了这则故事,您会像我一样感动吗?应该会。一个皇帝,说一句话,落到地上就是一颗钉,他的意志谁敢违背?然而,宋高宗每次进餐都能想到剩下的食物要分给宫人吃,自己不能污染他们,这种悲悯情怀难能可贵。

  然而,宋高宗又是杀害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幕后黑手。他不是不知道岳飞真心爱国,他也不是不知道岳飞的军事才华举世无双,但为了从金国迎回生母韦氏和死去的父亲的灵柩,他与金朝达成了一个可耻的交易:杀掉金朝的心腹之患岳飞。世人只知道秦桧如何坏,其实,在岳飞这件事上,秦桧不过是宋高宗一只肮脏的手套而已。宋高宗这个人好乎?坏乎?似乎难以一言论之。

  懂一个人很难,懂一件事同样不容易。曾国藩于左宗棠是有大恩的,当年,左宗棠与永州总兵樊燮交恶,樊燮通过运作,使皇帝下了将左宗棠就地正法的圣旨,与左宗棠有一定交情的曾国藩和朋友们多方奔走,才保住了左宗棠的性命。不久,曾国藩又将左宗棠延揽进军营,委以重任。再后来,又推荐他做了浙江总督。让人费解的是:左宗棠任职浙江之后,立即跟曾国藩翻了脸,曾国藩之弟曾国荃在攻下天京之后奏报有不准确的地方,左宗棠公然向皇帝举报,话说得挺严重,他在自己的衙门里也是逢人便说曾国藩的坏话。开始我总觉得是左宗棠不懂人情世故。不过,史料读多了,我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疑惑:左宗棠收复新疆,“死敌”曾国藩比谁都支持,不仅摊派的军饷一分不少,还将自己最信任的将领刘松山交给左宗棠指挥。曾国藩逝世后,时在外省的左宗棠派儿子送去挽联,联语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毋负平生。”而且在曾国藩面前第一次谦虚地使用了“晚生”的称谓。曾国藩逝世之后,一生厌恶裙带关系的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人多有关照,特别是尽其所能照顾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和女婿聂仲芳,使聂仲芳从一名纨绔子弟变成了国家栋梁。左宗棠与曾国藩是真敌人,还是像左宗棠一些后人所说的左曾唱的是双簧,目的是消除皇家对湘军的狐疑?我读过许多曾国藩的书,至今不敢说真明白了。

  我外婆家在涟源,我还有非常要好的兄弟在涟源工作,这个地方我去得很多,曾经自以为对涟源相当熟悉。以前也听说涟源的核心城区蓝田办事处抗战时期有“小南京”之称,非常繁华,我的母校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师范学院,1938年就创建于此地。但读了《烽火弦歌——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文化教育中心涟源》一书,才知道我对涟源的历史感知真的太少。这本书告诉我:因蓝田不当要冲,却可以凭水路勾连各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当年省内省外迁来涟源办学的学校共有21所,此外还有国家、地方在本地创办的各类学校10余所。那时的蓝田本地人口不足1万,因为外地学校的大量涌入,一下子发展到5万人。人流带动物流,工商业因此繁荣起来,面粉厂、纺织印染厂、造纸厂、书店、出版社等多种经营机构都建立了起来,所产商品大量销往外地。而上述这一切,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无所知。

  世间最难的是一个懂字,想明白一个人,我们必须知道他的经历、性格、作为、心态;要了解一件事、一个地域,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历史、因果。正因为世间许多东西都有难懂的一面,我们就得放弃些自以为是,勇敢地接纳新知,放弃绝对的思维,对周围的世界敞开胸怀。

  越优秀的人往往越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