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博善讲兵书

  □周维强

  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年轻时曾有戎马生涯,做过中校参谋。有感于当时军官之不学无术,钱基博翻译了日本参谋部颁布的“参谋须知”,并融会中国兵家理论,1912年冬写成《参谋论》,发表于上海的《民立报》。

  抗战中钱基博曾与李默庵、王耀武、戴安澜等国军高级将领交往频繁,分析战情,制订战术,多所建言,又多次讲授“孙子兵法”。1938年起先是在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开设“孙子”课,自编讲义《孙子章句训义》。1939年应国民政府军事当局邀请,在陈诚主持的南岳干部训练班上讲授《孙子兵法》,和他先后开讲的还有叶剑英的“游击战术”。1945年1月,钱基博为湘中前线战士讲授“孙子兵法”,在此前国立师院“孙子”课程基础上,他又汇入当时最新抗战情况,增订新战史例,写成讲义《孙子今说》,1947年作为《孙子章句训义》的附录,交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钱基博讲兵书,会通中国孙子和德国克劳塞维茨,“知新以温古”。钱基博自谓:“余少喜论兵,五经四子书毕,能烂诵孙武书十三篇,而贯串诸史,出以己所独见。又读陈亮《酌古论》而善之,每学所为,下笔罐罐不能以自休,于山川形势险要,古今用兵战守攻取成败得失之迹,皆有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