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则到底是哪里人?
胡联章
![]() |
胡公像 |
⦾两浙人物 □胡联章
一
广受赞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名臣胡则,出身寒素、不忘初衷、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两扶相印、历践要途、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百姓敬仰,被尊为“胡公大帝”。范仲淹为胡公作墓志铭:“百年之为兮千载后。”胡则受到了历代皇帝的十多次封赏,“天下有胡公庙三千”。
尽管各种资料、场合提到胡则是金华永康人,但素来“名人之好,历代存焉”,关于胡则出生地、姻亲等,各地也有多种版本。在仙居与嵊州等地,有胡公是他们那里的夫婿之说;在缙云等地,有胡公是他们那里人的民间说法。
从2016年开始,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胡公书院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寻访胡公路,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几年来,已走访了20多个县(市、区)和多个文史单位,其中关于胡则出生地等的考证略记如下。
从胡则的诗文考证:
宋端拱元年(988)仲秋,胡则赋《别方岩》诗,开篇曰:“端拱元年春,仆与湖湘陈生束书方岩僧舍。既命驾求岳牧荐,应天子举,将与僧别。率为五言十二韵,书于屋壁下……仲秋月朔胡某书。”(注:“方岩”,胡则中举前在家乡求学的地方)
宋端拱二年(989)三月,胡则进士及第且得太宗赐名,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大跨越,他兴奋地写下了《及第》诗:“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五言似剑裁麟角,七字如刀斫桂枝。御苑得题朝帝日,家乡佩印拜亲时。小花桥畔人人庆, 一带清风雨露随。”(注:“小花桥”一带,为宋时永康县城最繁华的地方)
从历代皇帝对胡则的封敕诏书考证:
宋明道二年(1033)七月十七日,宋仁宗《敕胡则嘉议大夫兵部侍郎诰》:“……右敕嘉议大夫兵部侍郎两浙婺州胡则 钦此。”
南宋淳祐六年(1246)六月十三日,宋理宗《敕封胡则灵显侯诰》:“婺为近甸,实侯故乡。遗爱在民,无祷不应。既封于国,有请必行。”
元大德四年(1300)二月二十二日,元成宗《敕婺州永康县赫灵庙佑顺嘉应福泽灵显侯》。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二月二十六日,明太祖《加封胡公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帝诰》:“御赞:七任县令,从官摄政,正直忠良。敕封保定,天下臣胡,统之一姓。录朝御葬,方岩得圣。”
从范仲淹为胡则所作的《墓志铭》考证:
宋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日,胡则逝世。其长子胡楷(进士、杭州通判、都官员外郎)持浙东签书寺丞俞君信札,泣请友人范仲淹为父作铭。钦定四库全书《范文正集》内载《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有曰:“公讳则,字子正,婺之永康人也。”
从正史考证: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载:“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上述考证表明,胡则是金华永康人。
二
那么,胡则又是永康哪里人呢?胡则是现在的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人(胡库古曾名庄库、库川)。但也有其他不同的说法。
寻访团队发现,关于胡则出生地的不同版本与说法,一般以本地的谱牒、传说为凭者居多。
令人欣喜的是,在永康市胡则史迹馆,有一件镇馆之宝、珍贵文物:杭州老龙井胡公墓古墓碑。
此碑由清代前江苏按察使应宝时(1821~1890、永康芝英人,其远祖是胡则之母家),于清光绪三年(1877)三月重修,墓碑上铭刻:“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三月殳旦 宋之杭州府加兵部侍郎永康库川胡公之墓 前江苏按察使同邑应 重修”。(注:《库川胡氏宗谱》载:“承师,字元祖,号达人。配应氏。男四人,长则……”)
为此,寻访团队数次走访杭州老龙井、浙江省图书馆等地,深入探源胡公墓的历史脉络:
宋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日,胡则逝于杭州私邸,“天子震悼”,范仲淹作《墓志铭》。
宋康定元年(1040),“敕旨葬于(杭州)龙井,赐墓田五十一亩。”
南宋绍定元年(1228),婺州云溪吕皓(永康人)访公墓,荒蕙中得“断碑”,参政葛洪等“籍田致奠”。
南宋淳祐四年(1244),两浙大旱,时任两浙转运使判官章大醇“复以心祷于(胡)公”“不一刻,大雨霪潦”。章大醇厘正散失,重修胡公墓、胡公祠,“皆复其旧”“如公复生”。
元大德八年(1304),由集贤直学士赵孟頫等四十四人汇祭赋诗。
元至正二年(1342),由集贤直学士黄溍等四十一人汇祭赋诗。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后,因岁月沧桑,胡公庙已废,胡公墓“亦在若有若无之间”。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敕修墓地。
清嘉庆三年(1798),僧人顶明上人在广福院旧址,创为指云寺。
清光绪二年(1876),乡贤应宝时偕张徐鼎、丁丙等前往老龙井,发现胡公墓已湮没。他们“越岭涉涧,牵萝扪葛,仰俯高深,规察左右,印证群籍,旁知故老”,于该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始得见墓”。询商胡公之裔,在老龙井重修胡公墓、重立胡公碑,于光绪三年三月修成。
5年后,应宝时与胡凤丹(永康溪岸人、潜心于典籍)等众贤又在胡公墓附近建了胡公庙(得到永康方岩寺僧与远近乡民力助),以庙守墓。
在应宝时重修胡公墓17年后,即清光绪二十年(1894)孟冬,胡凤丹的儿子胡宗楙编辑了《胡正惠公年谱》,内云:胡则“生于永康之胡庄”。
三
应该说,应宝时重修的胡公墓和胡宗楙编著的《胡正惠公年谱》都具有权威性,但胡则出生地“库川(胡库)”与“胡庄”的表述既相似又不尽相同,容易引起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不知应宝时对胡宗楙的此说有何看法(胡宗楙出品《胡正惠公年谱》时,应宝时已逝世4年)。
经过察访比对,按照对同一事项的考证:正史高于方志、谱牒与他史;久远文物优于次远文物;硬核文物先于次核文物的原则,不难推论:关于“胡则出生地”,范仲淹所撰的胡公《墓志铭》和应宝时所重立的胡公墓碑碑文更为准确可凭。应宝时是清代名臣(内阁大学士、正一品),《上海县志》是他主持编纂的。他牵头重修老龙井胡公墓、胡公庙,当时有那么多的贤达共同考证;又有方岩寺僧、胡公后裔等众人一起参与、支持,其基因传承度、社会公认度和历史权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
又从《龙井显应胡公墓录》(丁午辑、丁丙于清光绪十六年春刊)悉知,胡公墓修成当年(1877)的重阳前一日,应宝时约张徐鼎、丁丙、胡凤丹赴老龙井祭胡公墓,胡凤丹作了笔记,内曰:“公墓在武林,公孙居宝婺(公之子孙世居永康库川)。”
在胡凤丹、胡宗楙父子笔下的“库川(胡库)”与“胡庄”是否为同一地呢?
查阅《胡正惠公遗集》(由则公裔孙库川胡氏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辑梓、民国五年(1916)重印)得见:民国五年,浙江督军、省长吕公望倡促库川族会维墓,同时“会公族孙(库川胡氏)纂公遗稿,并录龙井祠墓始末汇为一书”,吕公望作序。
又阅《库川胡氏宗谱》与《永康市志》,其中关于胡则的记载与范仲淹所作的墓志、应宝时所立的墓碑之载完全一致,“公永康人也,字子正,其故里在永康胡库……”(注:胡氏宗谱由胡则之孙、胡桂之子胡穆(进士),于宋熙宁二年(1069)启修,至2000年已续谱18次,甚为全面而连贯。)
事实上,中央纪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官方与主流媒体关于胡则出生地的介绍,与范仲淹所作的墓志铭、应宝时所立的墓碑记载完全一致,例如:
中纪委网站2016年3月15日专题片《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北宋名臣胡则》表述:“宋乾德元年(963),胡则出生于永康一个叫胡库的小村庄。”
中央电视台2019年11月29日播出《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永康篇》,其中《人物记·胡则》有解说词:“如今,永康市在胡则的出生地胡库村,建成了永康市胡则史迹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