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里的尊重
唐宝民
□唐宝民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晚上经常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着在这漆黑的天宇。”
鲁迅在北京砖塔胡同6号的邻居俞芳回忆,鲁迅每次出门的时候,总会在口袋里装一小叠纸,回来后,又从口袋里掏出,扔到炉子里烧掉。俞芳觉得很奇怪,就问鲁迅:“大先生,你带出去的纸,为什么要带回来烧掉呢?”鲁迅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你们有常识课吗?老师给你们讲过随地吐痰的害处吗?”俞芳说:“讲过,随地吐痰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鲁迅说:“对呀,把痰吐在事先准备好的纸里,带回来烧掉,消灭细菌,这样做好不好?”俞芳这才明白,原来鲁迅的这些纸是用来吐痰的,为了不传播病菌,他又带回来烧掉,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是对陌生人的一种尊重。
很多时候,尊重是体现在生活细节中的。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师级学者,但他在待人接物的细节方面不忘尊重别人的行为,值得我们为之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