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懂 弄通 用足

  □赵畅

  鉴藏,既是一种知识,也是一项技能。涉藏者要想掌握要领,少走弯路,并尽快找到登堂入室的钥匙,则须在“学懂、弄通、用足”上下功夫。

  “学懂”,就是对涉及鉴藏的某一类藏品要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既要了解其出现背景、发展沿革、核心技术,也要掌握同类藏品相互间的逻辑关联、个性差异、变化走向。事实上,只有对某一类藏品做到了了然于胸、知根知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鉴藏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有的放矢、胜券在握。比如,你要鉴藏古代越窑青瓷,那么,至少下面这些鉴藏的业务知识你是必须熟知和掌握的:为什么说越窑青瓷是中国瓷器起源最早、规模最大、烧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著名青瓷窑群体系?它为何发轫于商周之间的原始青瓷?成熟瓷器的标准是什么?为何说上虞曹娥江中游的上浦、联江和杨浦等地窑址的设立,开创了中国瓷业的新纪元?迨至三国两晋,越窑何以崛起?其造型、装饰、釉色有何特点?尤其到了六朝,为何还派生出了德清窑、婺州窑和瓯窑,从而构成了规模宏大的专烧单色釉青瓷窑群体系?大唐盛世,是什么促使越窑走向鼎盛时代?为什么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开始了秘色瓷的生产,并获得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赞誉?北宋中期以后,越窑又因何而逐步衰落?越窑与龙泉窑、耀州窑、定窑和汝窑等窑场的兴起,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如果对上述问题一问三不知,抑或稀里糊涂、不明就里,则鉴藏时必然败下阵来。

  如果说,“学懂”侧重于对藏品鉴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话,那么,“弄通”则更多是对于鉴藏技能、鉴别技巧方面的娴熟掌握和运用。说到底,知识是死的,有时用死记硬背的一些理论框架、知识条文去鉴藏,难免会上当受骗。而今收藏市场上的不少假冒伪劣藏品,就是利用了一些鉴藏者笃信出版物上展示的藏品通常都是真的,因而便依样画葫芦进行仿冒伪造。须知道,历朝历代都有造假,现在仿制造假技术更高,于是难免有鉴藏者屡屡吃药上当。要走出这样的误区,关键是要在“弄通”上下功夫。对鉴藏者来说,不仅要掌握必要的鉴藏知识,更要具备鉴藏的实战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上实现骐骥一跃。提升实战能力,则须向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有时恐怕还要向仿制(造假)者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否则,你连仿制(造假)的特点、原理都不甚了了,又怎么可能甄别真假?就比如,有的青铜器尽管铜质都是老的,但都被鉴定为仿品。为什么?因为这是用电解方法做出的仿品。再比如,如今到处充塞“错版货币”,其实弄通了,才知这是一个伪命题。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曾经表示,所谓“错版货币”是不存在的。因为印钞厂印制钞票时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币使用的钢模等,是一个整体,在印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局部倒置或颠倒的问题。由此观之,积累理论知识以外的鉴藏技能,尤其从实践出发找鉴藏的特点、方法、规律,进而在“弄通”的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一通百通,是多么的重要。

  “用足”,是指鉴藏者要最大限度地将属于自己的藏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曾听一位著名鉴藏者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鉴藏一件文物就如收养了一个视同己出的孩子,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养育好。”此话说得真好!每一件文物藏品,都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宝物,许多文物都经历了时空的更替转换,以至而经历过战火战乱的浩劫,能够留存至今,确乎弥足珍贵,我们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去善待每一件文物。尤其对于鉴藏者来说,凡是被自己鉴藏到的文物,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缘分,因此,须珍藏之,“用足”之,如此,才是体现了对文物高度负责的鉴藏精神。

  在积累提升鉴藏能力和水平方面,尽管无定格可依,但总归还是有规律可循,有相对直一点的路可走。其中,“学懂、弄通、用足”就是其中的一条,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坚持了“循序渐进、巩固提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眼高手高、转型升级”的原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春秋
   第03版:浙江潮
   第04版:鉴赏
龙舟古玩庆端午
聚宝盆上琉璃光
赏清末芍花榴实麻鼓
华丽贵重的罗汉床
绿了芭蕉醉了心
东方朔偷桃纹青花盘
学懂 弄通 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