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报
![]() |
张自恒
现在读报的人不多了,因为手机更便当。但我一直有读报的习惯,因为我觉得报纸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给人关切感与书香味。
读报的习惯起于何时,现在已很难追溯了。小时候,父母是老师,有时他们会带回几张报纸,我也像老师检查作业一样,认真仔细翻阅一遍,这或许就是我最早的读报吧。
后来参加工作,手机还没有普及,要了解外界信息,完全依靠报纸,于是乎在校时,每天总是等着邮差给我送来一封封同学的信、送来一沓沓报纸。那是我看世界的窗口,是我融入世界的通道。
随着手机阅读的普及,报纸的生存空间被挤兑。但我所在的学校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既要征订好党报,也要征订好教育类相关的报纸,这是学校必备的资料。每年学校征订资料,图书管理员总是来征询我的意见,开列出相关订单。
这几年,单位工作的节奏越来越紧,回家读报既是我的专业学习,同时也使我身心放松。晚餐结束后,与爱人一起在沙发闲坐。这时,我会打开电视边看《新闻联播》,边翻阅报纸。
前几年,家里一直有《中国教育报》,既有教育新闻,也有教育评论、好教师、阅读周刊、职教周刊、教育展台等。读了报纸,基本上不会在教育的森林里迷失方向;读了报纸,总能找到向上向善的信心与动力;读了报纸,总是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总之,我爱《中国教育报》。
作为党员,我还征订了《余杭时报》,有时有“教师日志”与“百草园”等副刊。我时有作品发表在《余杭时报》上,既是读者,也是作者,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长的每一步。
这几年,家里多了《人民日报》,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报纸。它的厚度,每天差不多都有20版;它的宽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它的温度,既关心民生小事,还有读者来信的栏目;它的高度,理论文章总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还有一份我坚持阅读多年的报纸——《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更接教师与学校地气的报纸,让普通教师容易找到归属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空间,也能找到自己施展拳脚的地方;这是一份更专业的报纸,每周如约而至,课程周刊、教师成长、教育家、区域教育等版面,总能给读者“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
受我多年读报的影响,女儿还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她会在报纸上找她认识的字,好像遇到了好朋友一样亲切。
前几天,与爱人一起外出探望病人,我也准备了多份报纸,想着闲暇之时可以阅读,这样既不影响探望,又不影响自己的阅读。反正,我外出,必不可少的就是报刊。
与报为友,身与心就得以相依,灵魂就有了着落。
行走天地间,与报为伍,相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