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泥土
■朱耀照
泥土还要找?陆地最不缺的是泥土!看到这个题目,谁都会感到奇怪。
我家南边庭院,有60平方米面积。原本是果园,栽种着枣树、桂花树、石榴树和枇杷树等。到了疫情严重那年,为方便生活,全辟为菜地。菜地要求的泥土自然跟果园的黄壤不同。改良土壤成了持久的活儿,从那时一直做到现在。而做得最多的便是从外面运进泥土。
曾有一段时间,我骑着电瓶车到处逛。到附近村落,到田野,到山脚,东看看,西瞧瞧,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土壤。原本以为很容易的,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很难。
小区附近,都是田地。随便挖一些,应该很是容易。可眼光所及,大部分种着庄稼的,要么是蔬菜,要么是玉米、番薯等。偶尔没有种植的,也被梳理得平平整整,像是摆满美味佳肴的餐桌,等待主人随时光临。看着那厚积的黝黑土壤,很想回去带一把铁锹和一只塑料桶,装满满的一桶离开。可远远近近、隐隐约约总散着几个人。而我的脸皮又是那么薄,这样做了,总感到跟小偷没有两样。
路远的,确有不少闲置的。许是几年未种了,草有一人多高。锄头挖下去,硬硬的,还不时碰到石头,冒出火星。这些泥土,大多沙粒多、腐殖质少,不要说难入妻子的法眼,就是我自己也觉得准入的条件不够。
邻居说,她家院子里的土壤,是挖沟机在工程施工时从田地里挖出来后,拖拉机运来的,建议我多留意一下挖沟机。恰好那时邻近村里正在改造,我忙去寻找。在晒场上果然有像山一般的泥土。只是那座泥山早已被村人整理成许多小块,并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它们贴在泥土上,没精打采,可见移栽只是一两天的事。
这都名花有主,真是“八方无余土,四海无闲田”呀!我不由感叹道。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一天,我从菜市场买菜回来,看到一块菜地被挖出一条路的宽度,浅表层被铲车铲到两边。这些泥土蓬松黝黑,夹杂着成片的嫩草丛,有10厘米多高。我马上回家拿了工具,搬运起来。电瓶车踏板面积小,一趟只能装一塑料桶。而这儿离家近一公里路,运一趟大约需要10分钟。但我乐此不疲,直到电瓶车没电了才停止。到了第二天还想继续当搬运工,却没有料到外面有了围墙,再也进不去了。看运进的泥土,覆盖面积不及菜园的十分之一,心里既有遗憾又有些不甘。
虽然泥土难以找到,但妻子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有了孙子后,妻子再三强调进入菜园的土壤应是无任何污染的。
见我疑惑的样子,妻子解释道,在庭院里种菜,无非是求个安全和安心。现在很多田地,都用农药来防止病虫害。这些农药,都会残留在泥土中,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如呋喃丹,因杀虫效果特好,菜农常常使用,可毒性的消解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这样的土壤上种植的蔬菜,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
“怎样的泥土是无污染的?”我忙问。
“没施过农药的田地!”
“那只有荒了几十年的土地!”我感到好笑。
“还有山上树叶厚积几年形成的腐殖质。”妻子思考了一会说。
“这样的泥土,只能到老家去拿。”我不无揶揄地说。
妻子一听乐了:“没几天就是新年。我们去山里上坟,可顺便带一些无污染的泥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