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科创土壤更肥沃
义乌政协提案献策
![]() |
![]()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义乌市政协经济界别二组提案建议,进一步优化企业创业创新生态,积极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让企业科创土壤更肥沃。
情况:
近年来,义乌深入实施科技主体“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去年以来,义乌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19家、累计1619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累计419家;去年,义乌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1.2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9.03亿元,科创步伐愈发坚定有力。同时,也存在高端创新资源缺乏、重大创新平台偏少等不足,要加快破题。
建议:
加强企业培育,打造创新雁阵。建立健全梯次培育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指导,推动科技型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推进精准采销对接,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参加博览会、技术交流会、展览会、洽谈会等国内国际展会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引导企业更加关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支持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加强平台支撑,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推进政策落实,探索打造企业政策服务专员队伍,依托“一网通服”平台进一步延伸拓宽服务渠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项目、平台等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以“企业+”模式联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研发,促进一个项目引领一个产业,逐步形成创新发展的集群效应。提高科创平台研发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聚焦市场需求和战略性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线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性服务等模块化、数字化、柔性化集成。切实提升现有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整合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学技术协会、双创平台等载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在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人才服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夯实各项服务。推动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探索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开放实验室”,培育一批科技资源共享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统筹管理和开放服务,提升科技资源利用率。
加强双链融合,锻造创新链条。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协同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和场景应用,发布产品和服务采购计划,提供配套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创意拓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源融通等方面加强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主力军作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人才引育,促进创新融合。开展人才梯度培育计划,多渠道引育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注重软件工程师、技术人员、核心管理团队等高端人才引进,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激励等方式推动人才迸发更大创新活力。加大应用型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力度,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从产业需求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产、教、学、用“四位一体”。持续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