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为恩师铺路

  □张达明

  傅斯年先生是胡适先生的学生,抗战胜利后,大学复原,国民政府本来是要傅斯年来当北大校长的,但他觉得还是自己的恩师胡适更适合,于是就做了推荐。可胡适在美国一时回不来,他就说:“既然这样,那我就先当代理校长,等胡先生回来后我就交给胡先生当。”

  走马上任后,傅斯年首先定了一个铁规矩: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做过教授的,一个也不聘。他的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要走,还发路费,不走也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大做教授,做过的就是汉奸。

  有个叫容庚的人,曾在伪北大做过几年的教授,与傅斯年也很熟悉。在得知傅斯年就任北大代理校长后,就跑去套近乎,想在学校谋个事情做。容庚满以为凭着以前的老关系,傅斯年说什么也要给自己几分面子,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见到傅斯年后,他一句话还没说出口,傅斯年就怒目相视,拍着桌子大声斥责道:“你这个民族败类,无耻汉奸,还有脸来见我,你马上给我滚蛋,永远别让我再看见你!”傅斯年的这次拍案大怒,第二天便被《新民报》做了报道,标题是:傅孟真拍案大骂文化汉奸,声振屋瓦!

  曾有人问过傅斯年,为什么要立这样一个铁规矩,他回答说:“我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一切难事都由我来做,免得胡先生回来后有些事情不好办。”

  胡适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也最强,敢担当,有血性,还能做最细密的绣花功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这都是人世间最难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