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先发优势,加快“中国数谷”建设
![]() |
□杭州滨江区政协经科委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于2023年启动“中国数谷”建设,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制度探索、生态营造等多方面走在前列。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将制度先行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将“中国数谷”建设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成效
高新区(滨江)在推动“中国数谷”建设进程中,在先发优势、“三数一链”制度框架以及专业主体平台资源统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启动“中国数谷”建设以来,高新区(滨江)相继发布《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方案》《关于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在国内率先提出、初步构建由数交所、数联网、数据发票和区块链跨链互认底层技术构成的“三数一链”体系,成为“中国数谷”的标志性制度成果。
“中国数谷”发挥全区数字经济领先、数字经济企业众多、数据要素丰富等优势,形成了“平台+企业”资源集聚的全链数据生态。在平台侧,集聚了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数据安全实验室等平台,加速推进数据交易、数据共享、数据运营、数据确权等工作。在企业侧,首创“数商企业认定标准”,将数商划分为基石数商、星火数商和星海数商,大力开展数商梯度培育,加速形成“数据供给-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的全链条数商生态。
短板
制度层级还不够高。目前试点制度仅限于区内,市场主体在区内的数据流通难以在区外得到司法保障,有待推动区内“三数一链”“改革沙盒”等制度向上进一步得到支持和认可,让先行制度成为标准制度。
龙头企业“供数”“用数”积极性还不够强。从目前“改革沙盒”的“入盒”企业量和数据交易所的用户数量来看,与上海、深圳等地存在较大差距。具有海量数源的龙头企业未充分融入数据要素市场,数源未被充分利用。大多数源龙头企业对入场参与数据交易、流通持谨慎观望态势,全区龙头数源企业多的优势尚未充分释放。
数商生态氛围还不够浓。北京、上海等多地争相打响数据要素改革城市地标品牌,地区竞争日益激烈。在数据交易层面,已形成北数所、上数所、广数所、深数所、贵数所五大领头数交所格局。滨江数字经济企业基数优势大,但聚焦数据供给、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的数商企业集群不够大,“说数”“用数”氛围不够浓,数据产业发展联盟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建议
加强数据制度创新与输出,打造规则规制策源地
推动制度完善升级。一是加速完善现行制度,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三数一链”体系和“改革沙盒”试点,支持更多典型场景实现贯通并在数交所上架交易;提升数据发票技术防伪技术,探索应用于数据跨境交易;持续提升“数联猫”基础设施算力和储蓄能力。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三数一链”“改革沙盒”等纳入省、市制度标准,力争成为全国标准,推动全国跨区域数据互联互通。争取市级支持,谋划筹建杭州市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数据供应、流通、使用、安全、生态保障等全流程相关标准框架。争取“数据要素×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一批全国性试点示范落地高新区(滨江)。
拓展制度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强化“改革沙盒”应用深度,大力支持“入盒”企业跑通数据流通全流程。二是加快拓展“入盒”企业范围,重点引导、支持数源型龙头企业“入盒”,完善支持政策,带动“改革沙盒”市场活力。
优化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继续发挥区发改、司法等部门作用,助推“中国数谷”品牌不断升格、升级。二是发挥国企作用,将新成立的数商集团作为“中国数谷”发展新阶段中的实际运营主体,负责对接各类数商资源和生态营造、公共数据资源运营等市场化运营工作。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产业平台协助做好数商招引、企业服务、生态营造等工作,形成部门、国企、平台各司其职的工作架构。
加速数据资源应用与发展,打造产业应用实践地
推动数据价值释放。一是推动企业“供数”,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推动数据资源进入“数据池”,探索奖励在交易平台首挂数据产品的企业。二是培育壮大数商梯队,大力招引具备数据供给、服务、应用等能力的数商大量集聚在“中国数谷”,通过数商的集聚推动更多数据产品的诞生和数据价值的释放。三是进一步发挥杭数交、浙数交两大交易平台效能,支持上架更多的数据产品,引导更多场外交易入场,对首次上架、购买数据产品的企业进行奖励,达到一定交易规模的进行额外奖励。
做强数据安全服务。一是数据封闭场景使用,以“数据不流动、数据价值流动”为核心,在数据使用时建设封闭场景,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确保数据只在封闭场景中使用、不会流通转移。二是建立公检法司联合认证机制,突出前置指导,全程保障企业权益,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让企业放心交易。
深化数据场景开发应用。一是制定场景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梳理、评估可资产化的场景方向,制定场景开发目标清单。公共数据方面,从交通、营销等领域进行清单设计;行业数据方面,结合全区数字经济基础优势,从医疗、新能源、教育等领域开发新场景。二是灵活运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将大模型作为数据要素产业落地的关键技术,为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标注、分类、分析等智能处理工作。三是组织数据场景的供需对接,围绕数据场景清单,支持有供给能力的企业、团队和科研院所建设、使用数据场景,以场景开放推动招商引资、集聚产业资源,同时加速数据场景落地,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应用。
争取发展资源汇聚与利用,打造数商生态最优区
做强数据基础服务设施。一是推动数算一体化平台建设,争取省市支持,稳步推进“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扩容、有效供给,为全区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落地更多高能级基础设施平台,用好数据安全实验室、浙大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创新能力,争取数据资产评估计价中心、离岸数据交易中心等更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省级数据要素产业平台或基础设施落地高新区(滨江)。三是建立数据计算服务平台,以第三方中立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原始数据的匿名计算,通过内存计算、算后即删的模式,确保“数据不落盘、可用不可拥”。
营造数商集聚产业生态。一是推动存量数商活化,支持数商挖掘、释放公共、行业数据要素价值,深度赋能场景应用,形成创新引领的数商集群,推动重点数据领域深度赋能。二是持续深化数商集聚,持续迭代数商梯度培育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加速集聚大量基石数商、星火数商、星海数商等数商资源,建设数商特色产业楼宇,重点招引服务型、应用型数商。三是培育数商高质量发展,发挥数据产业发展联盟等组织效能,形成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速最新政策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营造交流沟通多、企业积极性高的数商发展生态。
打响“中国数谷”品牌。一是持续做响峰会品牌,常态化举办“中国数谷”杭州峰会、数据要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向上争取国家级高端行业峰会落地,提升“中国数谷”品牌影响力。二是做强“中国数谷CDV”宣发平台,加快打造一批企业“用数”亮点项目、经典案例。组织企业数据应用案例分享会,加大力度宣传“中国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