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流水闲过院
陈大新
□陈大新
唐代诗人秦系,字公绪,浙江绍兴人,号“东海钓客”,约生于720年,擅长五言诗,中唐诗人戴叔伦称他:“闭户不曾出,诗名满世间。”(《题秦隐君丽句亭》)秦系有《山中赠张正则评事》云:“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张正则,唐代宗时人。评事,属大理寺的官员。秦系天宝中曾赴京应试,未中进士,后因避战乱,回到越中,隐居于剡山。张正则寄书有劝秦系出山赴京之意,秦系写了这首小诗,作为答复。“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先说自己的近况,山居避世,平时读读老子的《道德经》,修身养性而已。“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在闲静中的院落,有潺潺的流水穿过,门虽紧闭,却不挡着春风的徐至。“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时有客来,仅以山上产的茶招待,秋天的桂子散落于廊前,天香弥漫。“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如此度日,实无他求,不必勉强出仕,对秦系来说,一官半职是微不足道的。
秦系在《新唐书》入《隐逸传》,进士落第后赋诗云:“少小为儒不自强,如今懒复见侯王。览镜已知身渐老,买山将作计偏长。荒凉鸟兽同三径,撩乱琴书共一床。犹有郎官来问疾,时人莫道我佯狂。”加上时局动荡,战乱频仍,回乡以后就隐居不仕了。诗人于天宝末至上元中近五年里,一直居于会稽若耶溪旁,后隐于剡山,这里风光秀丽,自有一番“流水闲过院”的景致。大历年间,相州刺史、北都留守薛嵩闻秦系之名,欲聘为仓曹参军,但薛嵩本系安史余党,秦系不愿和他为伍,称病拒绝了,并有诗复使者,有句:“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在剡山期间,先后有吏部侍郎徐浩、浙东观察使皇甫温、御史大夫崔昭等携酒上山访秦系,此即“山茶邀上客”之谓。
大历末(779),秦系与妻谢氏失和离婚,得罪了妻族中人,显然谢氏是当地大族,不得已,诗人离开剡山。此后,秦系开始一段流寓的生活,曾往睦州访刘长卿,又到湖州寻访诗僧皎然,皎然有《酬秦山人见寻》云:“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群。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之后,秦系客居泉州。据《唐才子传》载,泉州的南安九日山中有百余古松,传为东晋时人所栽,秦系结庐其间,以岩穴中大石为书案,注《老子》,经年不出。泉州刺史薛播几次造访他,岁时年节,派人送上酒肉,而秦系始终未进过城门。后南安人号九日山秦系隐居处为“高士峰”。
建中四年(783),秦系离开泉州,重返浙东。曾于贞元四年(788)访抚州刺史戴叔伦,一起赋诗为乐。贞元六年,徐泗节度使张建封,颇重秦系诗名,辟他为从事,授校书郎。赴任途中,秦系往苏州拜访韦应物,而此时也正值秦系再婚。韦应物有《送秦系赴润州》一诗留下了记录,诗云:“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更欲携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润州即今江苏镇江。韦应物时为苏州刺史,老友忽来,他十分欣喜,热情接待了秦系。
贞元十六年,张建封死后,秦系已年迈,居于茅山,不久去世,享年80余岁。秦系与当时诗人鲍防、钱起、苗发、耿湋、丘丹、皎然、朱放等都有交往,尤与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交深。刘长卿长于五言诗,号为“五言长城”,而秦系正与他旗鼓相当。权德舆评论说:“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
秦系《山中奉寄钱起员外兼简苗发员外》有句:“高吟丽句惊巢鹤,闲闭春风看落花。”后人于越中会稽山居建“丽句亭”,皎然《酬秦山人赠别》有句:“姓被名公题旧里,诗将丽句号新亭。”秦系诗多散佚,今存仅4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