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三垣”
“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的总称,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关于三垣最早的说法,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石申所著《石氏星经》一书中。《楚辞·远游》中有“后文昌使掌行兮”,王逸注云:“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史记·天官书》中已载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它们本是星官名,自隋、唐时代的《步天歌》开始,也用作天区名称。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整个紫微垣据北宋皇祐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也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天市即集贸市场,故星名多用货物及市场经营内容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