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猴王砚
卜显军
![]() |
千金猴王砚 |
□卜显军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千金猴王砚,长25.5厘米,宽17.6厘米,厚2.7厘米。该砚用端石中最名贵的老坑石雕刻而成,砚中集合了鱼脑冻、 胭脂火捺、微尘青花、玫瑰紫和金线等众多名贵石品。砚堂中的大片鱼脑冻更是举世无双,天然呈现出一只侧蹲回首、手捧寿桃要吃的猕猴形象,其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楚可见,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砚背和砚侧以薄意、浅雕手法,巧妙设计为花果山、水帘洞意境。砚右侧镌隶书铭文:“千金猴王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砚左侧镌隶书铭文:“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郭兰祥是肇庆制砚世家郭家传人,以工精艺巧著称,项信南是广州雕刻工匠。
此砚是国家一级文物,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绝妙之处在于,平时通体黑色,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猴形也不突出,但是只要用湿布轻轻一抹,砚台的鱼脑冻花纹就会立刻清晰地显示出猕猴的形象来。
抗日战争前,千金猴王砚一直为何家后代珍藏。抗日战争时,何家后代将此砚卖给了一古董商,后又辗转到了汪精卫之妻手中,日本投降后被接收大员掠夺,其后再度落入私人手中。1951年此砚又被卖到了广州文物店,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得知后从文物店买下来,后再转让给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最终落户广东省博物馆。可谓绝世珍宝,身世不凡。
砚,又称砚台,是画家和书法家必备的器具。在文房四宝中,砚台的质地最为坚实,具有“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的特性,在古代有“文房四宝砚为首”的说法。端砚又称端溪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而闻名于世。端砚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出名,唐代诗人李贺赞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千金猴王砚台是端砚中的极品,其石质细腻、石品绚丽、易发墨且贮水不耗,赏用兼优,且以石构图,因材施艺,以色取巧,突出了自然神韵,集美石良工于一身,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