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清供佛手香

图1
图2
图3

  □周小丽

  “暮冬岁首百花凋,岁朝清供淡香飘”。古人为了庆祝新年,会准备古器、盆景,插鲜花摆素果,供奉于堂上,以表示对天地和祖先的敬意,迎接岁朝的到来。佛手,以佛为名,其色金黄,其香清雅,其形若佛陀拈指,似可指证菩提,所以自带仙佛气息的佛手成为清供佳品,也就自然而然了。

  佛手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因其果形奇特,芳香清雅,深受国人的喜爱。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欣然写下:“沁人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古代匠人也爱将这种“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融合成为一种装饰纹饰,赋予更多的祝福意味。

  佛手花插。图1是一件清代的黄玉佛手花插,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花插高16.3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约5厘米。花插为黄玉制作,质地极佳,滢润如脂,局部略有褐斑。圆雕一立式佛手柑,中空而成花插。器身外侧凸雕盘绕的枝叶并形成为足,底配镂雕梅花纹木座。此物选材精良,造型丰润鲜活,与深色器座相配更显出庄重大气的艺术效果,为清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佛手瓷尊。图2是一件清代冬青地青花釉里红贴塑佛手纹瓜棱尊,为藏友私藏。瓷尊整器呈瓜棱形,意趣十足。外壁以釉下三彩刻绘佛手图,两只佛手蜷曲别致,尽显傲然生机。整器布局考究,刻划凹凸有致,描绘细腻洒脱,青花、釉里红、豆青釉三色相辅相成,温雅含蓄,韵味无穷。釉下三彩为康熙时期景德镇创烧新品种,以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描绘而成,故而得名。其工艺复杂,往往先在素胎上雕琢纹饰后再施以高温釉彩,故烧成后纹饰清晰,富有立体感。

  佛手如意。图3是一件清代黄杨木雕佛手如意摆件,以黄杨木雕琢而成,保留其天然形态,加以雕琢,风格稚拙古朴。柄首蜿蜒盘曲,主干侧枝相依围绕盘生,线条弯曲巧致。运用多种技艺将果实、茎叶琢刻得惟妙惟肖,弯折掩映深浅多变,从不同角度观赏皆有不同效果,极具古典之天然意趣。一只鹌鹑站立在佛手树干之上,鹌鹑小首,硕身,鸟身翎毛层迭有序,纹丝不乱。鹌鹑微微抬首,似乎被佛手的香气所吸引。佛手与鹌鹑搭配在一起,寓意福寿安顺。这柄如意包浆温润,风气高古,祥瑞修仙之意浓郁。

  佛手以其澄明之色、清雅之香、玲珑之型,成为中国古人的案头清赏、几上清供、席间清友。岁华摇落,百卉凋零,以二三佛手,置于瓷盘或木盘中,陈设在香几、书案之间,不仅香气馨逸,也耐人静观。再品鉴这样几件纹饰精美的佛手摆件,“唯清静者,物不能欺”,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