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议事堂”深深扎根秀山丽水——
真协商,不一样!
徐文燕 吴康 沈亚平
□本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吴康 沈亚平
茶山、菇棚、工厂是灵活多样的会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贤达、部门负责人一起“围炉议事”;坐公交车商讨路线优化,沿着水库寻找共富机遇,越洋连线听取华侨建议……走进丽水各地,可以真切感受到“民生议事堂”活动的蓬勃生命力。
丽水市政协深耕“真协商·不一样”品牌创建,全力打通基层履职“毛细血管”,“民生议事堂”深深地扎根秀山丽水,掀起基层协商议事新热潮。
聚焦民生 聚力共富
黄村水库饮用水源承担着丽水市区饮用水主要保供任务。为护好这个横跨三乡的“大水缸”,莲都区黄村乡联合缙云县方溪乡、石笕乡,通过溯源走访、协商联动,打破区域、部门壁垒,推动了“黄村水库上游村庄水源保护绩效考核应用”落地。全程参与的莲都区政协委员王智勇直言获得感强:“履职为民、助力共富的决心更坚定了。”
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是浙江省委赋予丽水的光荣使命。丽水市政协坚持以“红耀绿谷·同心向党”党建统领,把聚焦民生、聚力共富作为“民生议事堂”活动的主题主线,以“民之所向”定“议之所往”,以“脚踏实地”寻“对症良方”,不断凝聚丽水“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的磅礴力量。
松阳县象溪镇聚焦“中药材种植助力乡村共富”开展协商,助力600米百草长廊、1000平方米中药材研学馆、直播基地、星级旅游驿站紧密推进。缙云县推动缙云、仙居、永嘉三地打造茶产业共富联合体,“共富茶园”被1600万元认领。青田县章村乡举办首届油茶文化节,实现了“让一桶油变成万两金”。截至去年11月,丽水全市共开展“民生议事堂”协商活动419场次,委员参加2025人次,界别群众参加1311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324条。
创新完善机制 贯通履职链条
2022年,丽水在全省率先出台“民生议事堂”星级评定办法,为全市各县(市、区)平台建设提供实操细则。2023年,办法新修订后,进一步增加了贯通履职链条的分值。全市各地政协锚定机制创新、平台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因地制宜开展“三位一体”融合,建立“主席联系、专委指导、多位一体联建”基层协商工作机制,为政协工作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
云和县白龙山街道、雾溪畲族乡形成“街乡共治 组团发展”联动协商模式,解决人员聚集带来的管理难、服务难、融入难、致富难等问题。龙泉市先行试点平台融合,建立全市首个“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构建了集成中心、委员履职小组和委员工作室的“1+20+N”平台体系。庆元县建立浙闽两省四县协商机制,共议“千万工程”,共绘革命老区富美乡村,成为全市跨区域联动协商的探路者。
全市政协系统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融合线上线下、区域内外的协商力量,打造开放、多元、共享的联合协商平台,为专题协商议事活动汇聚了丰富的“和合能量”。
不断培育活化创新协商文化
龙泉“主人+规则”、遂昌“民事村了”、庆元“廊桥说事”、云和平安“和”中心……协商民主实践在丽水有着丰厚的土壤。全市政协进一步激活传统地域文化中的协商文化因子并进行创新性转换。
缙云县政协发挥“协商驿站”灵活方便高效的特点,通过“商缙情、尽情商”牵引,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乡贤和群众协商积极性。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协发挥在外经商乡贤的影响力和浓浓乡情,坚持“人群在哪里,协商就在哪里”。遂昌县政协出台“智库工作规则”,在基层协商议事活动中邀请专家、院士“把脉问诊”……透过“民生议事堂”活动这一窗口,人们看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丽水的更美风景。
用机制保障“真协商”,用创新推动“真协商”,用成果检验“真协商”。丽水市政协将进一步充实丰富“真协商·不一样”品牌价值内涵,不断培育、活化、创新协商文化,为“丽水之干”汇聚思想同步、目标同向、事业同心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