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中国数谷”

  □杭州市滨江区政协

  当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全力以赴抢抓机遇推动数据要素改革,汇聚各方资源加快培育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日前,滨江“中国数谷”正式揭牌,在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数联网以及“中国数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

  发展现状

  今年上半年,滨江区举办了“中国数谷”杭州峰会等大型活动,发布《“中国数谷”总体方案》《中国数据产业白皮书(2023年)》系列文件,得到全国产业界、学术界广泛关注。

  当前,全区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资源加速集聚。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等大数据与云计算企业,来布科技、趣链科技等数据确权、区块链技术供应企业,火石创造等数商企业。已建成物联网产业园“智慧大脑”、园区三维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平台。

  数字基础设施先进。成为全国每万用户投产5G基站数用户密度最高、体验最好的区块。与华为共建全省首个基于全栈自主创新的昇腾AI基础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要素改革率先探索。招引了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等平台,建成4个交易专区,合作企业595家,上架数据产品790个,调用数据产品5.3亿次,交易额达13.6亿元。

  要素应用场景丰富。基础软件、整体解决方案、运维支撑等环节跻身国内前列,培育形成数字安防、智能制造、数字金融、智慧交通等一批典型数据应用场景。

  数字自贸成效明显。成立了浙江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建成“多跨协同”数智通关平台、数字云客厅等数字自贸平台,已有32家企业纳入国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办理跨境收支业务1.7万余笔,涉及金额累计超70亿美元。

  存在问题

  数据要素规则体系还不够完善。现有法律未就数据流通市场的准入、监管等给出清晰的法律界定,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权益保护机制,各类市场主体在探索数据流通的具体问题时缺乏合规风险评估依据。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亟须加快构建。当前数据交易平台功能以交易撮合为主,点对点交易模式规范程度和交易效率还比较低,难以大规模推广。市场供需双方信息分散,对接渠道还不够顺畅,不利于实现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数据要素流通环境还不够成熟。数据流通涉及可信流通空间和诸多技术环节的共识互认,现阶段数据安全流通技术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性不突出。数据流通的场景模式种类繁多,缺少对场景的规范表述,对各流通环节数据持有权、加工权、经营权相关规则、权属边界的准确定义和描述,难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规则范式。

  对策建议

  市区联动聚力打造“中国数谷”。强化联动机制,以市发改委为主导,协同市级各部门,在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的基础上,加大优质创新资源统筹导入力度,打造“中国数谷”产业新地标。一是推进升格“中国数谷”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层级,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中国数谷”建设领导小组。二是持续打造“中国数谷”IP,明确省发改委、市政府指导,市发改委、高新区(滨江)主办的系列峰会办会机制,不断做强“中国数谷”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做好政策联动筹备。由市发改委牵头,在滨江区前期开展的“基石数商、星火数商、星海数商”认定标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将“中国数谷”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人才和数商新业态、新物种诞生地。

  支持落地数据交易市场机构,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一是加快推进杭州数交所筹建,指导支持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前开展落地建设相关工作,采取市区两级入股+头部数据要素型企业战略入股方式共同筹建。二是支持杭州数据集团(筹),以一级数商的身份在“中国数谷”运营全市公共数据,开展全市政务信息化系统承建与运营合作。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收益合理分享机制和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路径。三是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建设,为授权运营单位提供公共数据服务的特定安全域,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在授权、加工、经营、安全监管等方面要求,形成制度性工作方案,加快向社会提供模型、核验等形式的产品和服务。

  深化要素领域制度改革创新。一是支持开展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数据资产入表、数联网及首个枢纽节点、“应用场景+行业数据交易中心”等试点探索,为复制推广做好相应机制准备。二是支持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迁址落户“中国数谷”,就近开展全球数据产业统计规则相关研究,为“中国数谷”打造全球IP打下扎实基础。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长效机制,提升数据使用率和共享审批及时率,推进公共数据按需回流直达基层,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