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政协聚智聚力
“酿”好四季飘香共富酒
蔡菲 郑亚骐 周霜
![]() |
联谊报讯 杨梅季已落下帷幕,但属于它的“好时节”仍在继续。近年来,余姚大力开发本地产杨梅、蟠桃、猕猴桃酿制成优质水果白酒,开辟了一条精深加工、四季飘香的共富之路。
近日,余姚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果酒(杨梅)标准化生产”对口协商活动,与会人员实地考察杨梅酒生产企业,了解生产流程,提出真知灼见。
市政协委员、大岚镇华山村书记鲁勇波说,传统小、散、乱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保证果酒产量,亟须向现代化、品牌化经营模式转型。同时,要平衡好果汁饮料和果酒价格,找准价格定位。
“杨梅是余姚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要越擦越亮。”市政协委员、越存兴农场场长陈钧魁建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杨梅残次果收购价格,在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对杨梅果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市政协委员、梨洲街道燕窝休闲山庄庄主罗绍米提出,品质是关键,必须保证杨梅和果酒的产品质量。同时,要测算好果酒的酿造成本,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果酒确定不同价格,推动果酒走进千家万户。
市首席林果专家汪国云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在科技支撑、品牌创建、文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做长产业链条、做深品牌运作。
市杨梅产业协会会长屠挺认为,要加强宣传经费保障,在杨梅上市时节,营造浓厚的氛围,并在阳明古镇开设以杨梅为主的特色产品专卖店,兼容提货和宣传推广作用,扩大影响力。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马斌提出,在果酒的标准化生产方面,要加强果酒原料的管控,规范香精、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果酒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市政协副主席缪正刚表示,果酒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水果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要从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角度,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特色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讯员 蔡菲 郑亚骐
本报记者 周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