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融杭之旅”

德清政协持续赋能助力

  联谊报讯  杭州向北“第一站”,有一块山水相依、充满活力的风水宝地——德清。这里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靠环太湖经济圈,西枕天目山麓。

  2001年,德清政协“一号提案”提出“融杭”概念及相关建议。2003年,德清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把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作为全县发展战略。自此,德清“融杭之旅”正式开启。

  时光回到2001年。德清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时任县政协委员、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章永康提交提案《抓住城市化机遇,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当年县政协“一号提案”。

  “县委县政府对这件融杭提案高度重视,多次开展专题研究,还去了江苏昆山,学习当地接轨上海的做法。”章永康回忆道。

  县政协在全会结束后立即组织委员、专家等组成综合、工业、农业、旅游等多个课题组,分赴杭州拱墅、下城、余杭等地深入调研。

  自此,德清融杭20多年里,县政协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把“接沪融杭”作为履职重点,一年一主题,步履不停、成果显著。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德清融杭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年。委员们围绕主题,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务实……”近日,在“县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县委书记敖煜新连连点赞。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的主平台。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探索将德清相关区块纳入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管理建设。德清县委将此作为培育德清竞争能级、城市能级与创新能级的重要抓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德清县委提出,坚持高质量赶超发展主题不动摇,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接沪融杭”等战略,大力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

  党委有部署,政协见行动。县政协将“高标准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作为今年重点履职工作,并列入“县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协商会主题。

  协商会上,委员们立足各课题组前期的调查研究,晒问题、谈举措、献良策。

  2021年7月19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德清片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如何高标准推进规划落地?许苏明、杨晟、潘敏三位委员围绕大走廊建设的体制机制、标杆产业等方面提出,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能力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度,加快融入大走廊核心区协同发展,助推北翼中心建设。

  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一城一圈一谷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吕萍、沈雪清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地建议,进一步发挥浙工大优势,加快培养紧缺急需产业人才,着力提升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板块的引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邵丽霞、尤晓春两位委员建言,以之江实验室AI莫干山基地为龙头,加快培育“论剑谷”科创极,加快发展车联智造“万亩千亿”平台,助力德清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域数字治理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为融入大走廊提供重要支撑。

  认真听取委员发言后,敖煜新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是德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要以更高站位推进建设、更高标准打造标志性成果、更优机制推动工作取得实效,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高水平建成北翼中心。希望县政协和政协委员更好履职尽责,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谋良策、出实招。

  县政协主席陈亦平表示,县政协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接沪融杭”,继续跟踪课题研究,持续提升履职质效,为奋力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书写德清开放合作新篇章作出政协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 朱敏敏 通讯员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