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痴荷
冯忠方
□冯忠方
著名画家黄永玉被称为“荷痴”,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十分被人称道。可是有谁知道,他画过多少张荷花写生稿呢?连黄永玉自己也计算不清。
有一次,黄永玉叫儿子数一数究竟画了多少张荷花写生稿,儿子抱来一捆一捆的荷花写生稿,每捆100张,总共有80多捆。黄永玉幽默地说:“这叫做荷花八千。”并以此为印文,请一位篆刻家为他刻了一枚压角闲章。
在中国书画界,黄永玉“荷痴”的雅称,首先得益于家乡文化的熏陶。黄永玉家乡湖南湘西是莲荷之乡。在黄永玉很小的时候,他的外婆家门口就是一个荷塘。那时候,他眼里的荷花有着奇妙的生命张力,他奇怪为什么在水草杂陈、污泥遍布的水塘里会生长出这么圣洁的生命。为了仔细观察这些荷花,有时,他会在荷丛里一动不动地待上两三个钟头。
但黄永玉真正与荷花结缘却是在“文革”时期。傲然展蕊的荷花显得分外高洁清逸,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成为黄永玉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于是,黄永玉一有闲暇就去荷塘赏荷,一连几个小时守着花开花合,从用心灵捕捉到用画笔描绘,经过几十年刻苦的写生,画过出水芙蓉、雨中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蕾及各种神态不一的荷花。同时,他反复钻研画荷花的技巧,吸收各大家长处熔于一炉,独创一格。因此,他画荷花一挥而就,并独具神意。
有一回,黄永玉叼着烟斗,把烟斗嘴指着自己的脑袋,诙谐地对友人说:“荷花神态,全在我脑中。”此话确实不假,黄永玉不断地写生,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提高,画荷技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将“荷花八千”集于脑中,画荷当然不仅娴熟,而且神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