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上荔枝甜

清代青花荔枝纹抱月瓶

  □彭宝珠

  “兰蕙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这是宋代曾几《荔子》里的诗句,荔枝甘甜芬芳,多汁爽口,风味独特,是著名的夏令佳果。的确,“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也让荔枝闻名千年。

  荔枝为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果树,早在公元前已人工栽培。荔枝,以前被称为“离支”,取离开树本体,不能长存之意,最早出现在文献《上林赋》中。宋代苏轼品尝了荔枝后,脱口赞曰:“海山仙上绛罗襦,红砂中单白玉肤。”以致发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之感叹。品尝荔枝真是人间美事,剥开外壳厚实的果皮,露出如同白玉的果肉,晶莹剔透,一口咬下去,满嘴沾满了甜蜜。香甜的荔枝,总能直击人们敏感的味蕾,让无数文人墨客、帝王美人“竞折腰”。

  “新蝉叫,荔枝熟。”伴随夏日蝉鸣,荔枝又成熟了。“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赏荔枝,可谓怡然自得。又是六月荔红时,市场上的荔枝鲜果固然惹人垂涎,而瓷器上的荔枝也别有韵味,成为初夏一道靓丽的美景。

  这只清代青花荔枝纹抱月瓶,便以荔枝为题材。瓶高29厘米,小口,细颈,扁腹,在颈的两侧有耳。瓶腹中间绘着的树枝上结着大颗的荔枝,枝干苍劲遒韧,笔触细腻纤巧。画中的荔枝色泽亮丽,犹带着露珠。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这只抱月瓶整体布局合理,造型沉稳端庄,线条流畅优美。通体施白釉,胎釉精良,温润似玉。荔枝花纹含蓄隽秀,雅致的画面与青花的幽亮淡雅和谐一致,引人入胜,予人无限美感。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从明代丘浚《咏荔枝》中,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民间来说,荔枝生命力顽强,寓意健康长寿。又因荔枝之“荔”和“利”同音,通常以荔枝指代大吉大利、福气满满。不仅如此,因荔枝和“励志”谐音,又用以表达对自我的激励以及对亲友的鼓励。可以说,荔枝是一种嘉实瑞果。

  我们在青花瓷上品赏荔枝的秀美也是一件优雅的事情,浓墨重彩勾画出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是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