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开念母恩

  □胡胜盼

  众所周知,在西方,康乃馨被誉为“母亲花”。其实,在中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已经将萱草花作为“母亲花”来感念母恩了。《诗经·卫风·伯兮》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为萱草。

  萱草,又名忘忧草。《博物志》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唐代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诗歌直抒胸臆,借杜康和萱草作比兴,吟咏他和挚友刘禹锡之间的深厚情谊,并道明了萱草忘忧之功效。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唐代诗人孟郊(一说聂夷中)《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元代王冕《今朝》也写下过:“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古人出游之前,为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会在北堂种下萱草,寄托对母亲的拳拳之心。

  萱草又名宜男草,古人认为妇女佩戴萱草,容易怀胎生子。《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宋代词人李漳《生查子》曰:“家承阀阅高,人擅闺房秀。嫁得伯鸾夫,直是齐眉偶。榴花著子时,萱草宜男候。一笑捧觥船,共祝人常寿。”南宋洪咨夔也曾在《西江月·庭下宜男萱草》中写道:“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非烟非雾富平家。人物风流如画。宝月曾修玉斧,银河欲泛仙槎。美人睡起绿云斜。一笑扶将寿斝。”萱草宜男,榴花结子,生动地折射出了古人渴望多子多孙的心态。

  萱草性强健,耐寒,在华北地带可露地越冬。宋代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道:“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诗圣杜甫《腊日》也有过如是吟咏:“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母亲节,愿朵朵萱草花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带去无忧,带去儿女的感恩,祝福母亲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