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事情也会深记在心
唐宝民
□唐宝民
《巴金全传》的作者陈丹晨先生1973年曾到上海采访过巴金,行前,戏剧家曹禺知道了这件事,就让陈丹晨打听一下巴金的现状。陈丹晨见到巴金后,向巴金转达了曹禺的问候。
五年后的1978年初,巴金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会议结束后,他迁居到前门饭店,自费住了十天,这样大家就有机会找他聊天叙旧了。有一天,陈丹晨去巴金的住处看望巴金,曹禺等很多客人都在,陈丹晨一进去,巴金就拉着陈丹晨的手对曹禺说:“丹晨73年就来看我,把我的消息带到北京来……那时你在梅山就打听我的情况……”
巴金的做法,让陈丹晨十分感慨,他说:“因为很突然,说得我很窘,在这些大名人面前说这微不足道的事,真不好意思。但是我发现巴老说话时很动感情,我又一次感受到巴老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别人对他哪怕做了一点点微小的事,他都会深记在心,而且要设法回报。”
巴老回上海的那天,陈丹晨和黎丁、乔福山等几位朋友去巴老的住处为他送行,见巴老带的行李不少,就决定送巴老去车站,他们帮着巴老拿行李,乔福山提着一个大箱子,一直把巴老送进了车厢。
几天以后,巴金从上海给陈丹晨他们几人写了封信,信中说:“这次到京虽然见面几次都没有能够畅谈,颇感遗憾。临行承你们送到车站,并替我搬行李,福山同志提着我的大皮箱的身姿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我不曾当面致谢,但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不仅如此,巴老在日记中还记下了这件小事:“到了车站,他们把我们的行李搬上车厢,不让我动一下,既感谢,又感到不安……”
巴金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对他的帮助,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会永远铭记并表达感激之情。这种为人处世的境界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