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在身边 身边有委员
海宁政协构筑“四个一”服务群众立体通道
朱水建 周洁
联谊报讯 近日,海宁市政协界别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开展界别活动的“总部”和枢纽。
服务中心定位“服务全市大局,服务界别群众,服务委员履职”,打造集界别协商、交流、学习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中心内既有展示区又有活动区,解决了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单向、分散、随意性大的问题。为了更好用活阵地,中心还将实行界别周轮值制,推动服务平台常态长效、提质增效。
嘉兴市政协主席陈利众说,这标志着海宁市政协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方面跨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希望市政协持续探索委员联系群众的新路径、新方法、新实践,充分发挥平台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海宁市政协着力打造委员联系服务群众“一室一队一品牌一中心”(即委员工作室、界别服务队、界别“圆桌会”、界别服务中心)的立体通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委员在身边,身边有委员”。
“‘心灵沙龙’开讲啦!”在海宁百合社区的妇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内,市政协委员、市职业高级中学党委副校长林霞琴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讲座。
这样委员与群众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的场景已成为海宁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按照区域全覆盖、服务有特色、方便群众上门的原则,目前市政协建成委员工作室33个,其中委员履职小组集体工作室12个、界别委员小团队工作室13个、界别型委员工作室8个。
家庭教育服务委员工作室,经编创新服务委员工作室……这些充分发挥委员特长、有行业和专业特色或地域特色的委员工作室,涵盖经济、文体、农业、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63个具有界别特色的服务项目。实体阵地拓宽服务深度的同时,17个线上委员工作室延伸服务触角,目前已完成咨询服务200余次,转为社情民意信息线索50多条。
开展助企政策专题宣讲,为企业送上政策解答;联合市税务局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报关出口操作、出口退税申报、防范企业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辅导服务;开展文化下乡、健康义诊、普法宣教、走访慰问等服务……去年,市政协以“我为界别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组建了18支界别服务队。一年多来,各服务队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委员+专家”等模式开展常态化服务+集中服务,共组织各类服务活动65次、参与委员420余人次。
自2019年延续深化至今的界别“圆桌会”是市政协的又一特色协商品牌,四年来聚焦界别特色开展的26场协商活动,扩大了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青少年宫建设,优化家校共育机制……每一场“圆桌会”都将基层呼声带上协商桌,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围桌而坐,寻找解决方法、增进思想共识,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协商建议。
2020年,在“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界别“圆桌会”后,委员们提出的相关建议被吸收进《海宁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市财政预算安排1200多万元用于救护车车辆补助以及120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医生、患者的好评。
一个个委员工作室、一支支界别服务队、一场场协商会、一个中心枢纽,相互贯通、有效衔接,共同构筑起了一条立足界别特色、服务界别群众的有效通道,成为连接委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通讯员 朱水建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