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西湖
西湖政协马不停蹄深调研广献策
陈越 胡地良
联谊报讯 今年以来,杭州西湖区委谋划实施“六六行动”,提出“再造一个新西湖,再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国土空间优化重塑是承载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准划定的杭州市“三区三线”,西湖区新增城镇开发边界潜力空间约为29.05平方公里,面积体量相当于3个西溪湿地,将从产业空间上实现“再造一个新西湖”。
如何用好这片广阔的发展沃土,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区政协紧紧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新要求,组建专项课题组,重点从重塑国土空间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彰显高颜值西湖首善城市形态、深化“三区三线”规划成果等6个方面深入调研,先后走访40余个单位,收集材料30多份,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7篇。
在扎实调研基础上,日前,区政协举行“重塑国土空间新格局 支撑西湖高质量发展”“请你来协商”活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面对面协商交流,共谋西湖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湖区是杭州主城区唯一一个集齐山、水、林、田、湖、路、村、城全要素的行政区,自然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得天独厚,要想办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市政协委员、市规资局详细规划处处长李筱曼说。
“要处理好景与城、产与城、人与城、韧性与智治、历史文化传承与利用等关系,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能级。”区政协委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徐虹建议。
区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赵德利一直关注高颜值西湖城市形态的打造:“要在西湖区发展山水城市理论与实践,将不同时期叠加的城市元素与西湖山水一同再造为具有永续活力、差异性活力的山水城市形态。”
区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厉华笑提出,精准把握并用足用好弹性管控新政策,主动把握每一轮调整优化机会,为西湖未来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针对永久农田整治、低效土地利用、沿江村庄规划等问题,区政协委员、杭州揽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宋列认为,要利用乡村全域整治的契机,进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利用沿江区域资源,发展乡村养老和乡村度假产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开展全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普查,建立地下空间资源信息数据库,打造西湖区地下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区政协委员、西湖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桂悦呼吁,加快破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难题。
区政协委员、区政府办副主任郭洋从数字化改革和赋能角度,建议构建“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数据服务”四条协同通道,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西湖规资分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发改经信局、西湖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
区委常委、副区长施科琦表示,要注重把握增量与存量、扩面与结构、城市与农村、个性与共性、规划与实际、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关系,坚持数字赋能,高效推进详规编制和落地,为西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区政协主席叶泽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围绕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继续深入调研、建言献策、跟踪落实,做好凝聚共识的文章,强化协商成果转化,助力西湖区在重塑国土空间新格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为推动西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高分政协答卷。
通讯员 陈越 胡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