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制造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 省政协委员、民进会员  汪希燕

  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发展、促进“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扶持、资源投入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为制造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推动制造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科技创新。制定完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进一步运用数字化思维指导企业明确发展规划,梳理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各环节中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挖掘核心竞争力并大力培育。支持企业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谋划推进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建立研究合作关系,探索产学研新路径。创新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探索建立企业牵头主导的科技攻关机制,支持以市场转化为导向的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强化产业协同。积极构建产业创新性平台,探索制定智能制造产业共性技术标准、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关键技术标准,促使产业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增强智能制造行业的数据增值能力、智能认知能力、数字化连接能力以及网络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深化产业组织协同发展,打造行业平台,推动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协同组织,打造头部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布局策略,加快推动区域内产业链的优化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小镇,加快汇集区域内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加速产业融合,通过整体发展扩大地方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强化龙头培育。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和培育清单,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对标一流水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积极通过以商引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秉承产业集群思维、系统思维、金融思维、跨界融合思维,全面梳理上下游关键环节、核心企业、配套客户,大力引进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优质项目,推动相关产业集群打造完整闭合、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条,促进实现“引一片、活全局”。

  强化多方支持。加强政策保障力度,健全正向引导激励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校企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共享硬件实训基地和软件环境。强化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商业银行要因地制宜推出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积极帮助制造业企业融资,助推企业生产机器设备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