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辣常山,美味!
常山政协委员呼吁打造品牌促共富
![]() |
川之辣,在麻;湘之辣,在烈;鄂之辣,在干;赣之辣,在香;云贵之辣,在酸;东北之辣,在辛。而浙江省常山之辣,主要在鲜。“鲜辣”是常山美食的灵魂。常山县政协委员汪小明提案建议,把“鲜辣常山”品牌打造成浙江名牌、中国名牌,以美食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情况:
重庆“麻辣”的由来, 主要出于花椒、辣椒的遮腥掩臭功效;云南、贵州“酸辣”的由来,主要是为了解决缺盐的问题;浙江常山“鲜辣”的由来,则是诸多主客观因素综合的结果。
常山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地形为丘陵盆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向东倾斜,境内除常山港外还有很多支流,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江河两岸和山区溪流边上,百姓体内寒气较重,需要食用辣椒驱寒。具有大量种植和鲜食辣椒的天然优势。
常山县“鲜辣”口味形成时间久远。明末清初,常山水陆转运、舟车汇聚的重要枢纽位置愈加凸显,呈现了“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的繁华景象, 有的人家“辣椒炒辣椒”取其鲜;而那些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家,有的逢新鲜辣椒上市就买上几斤猪肉,“肉炒辣椒”改善生活;有的存上干辣椒,一年四季“无辣不成菜,无辣不成宴”;还有的干脆做起了“鲜辣酱”以满足日常鲜美需求。
现在,常山人依然保持着追求“鲜辣”的风格。上世纪70和80年代,常山辣椒品种全面更新。80年代末至90 年代初,常山又掀起了以白石镇为中心的辣椒改良更新热潮,主要是朝着“辣”的方向引育肉厚、味佳新品种,从而形成了“常山辣椒出白石,白石辣椒在草坪”的说法。2018 年以来,常山县因势利导,提出了打造“鲜辣”品牌。2019 年,首届常山鲜辣美食节暨首届斗辣会在常山县长风村举行,长风村被授予“中国辣村”称号。常山县还聚力打造“鲜辣常山”美食IP,研发鲜辣美食名宴、打造鲜辣饮食文化品牌,全县从事鲜辣美食行业人员1万多人,经营鲜辣美食门店1500余家,鲜辣美食品类100多种。
建议:
打造鲜辣食材产销基地。鲜辣食材供给,是鲜辣美食品牌建立的核心,也为常山县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机会。一要建设好食材基地。根据鲜辣美食所需的食材,可以“一村一品”同时种植,在种植管理上要做到种子、技术、品质、销售“四统一”。二要抓好鲜辣产品加工。鼓励鲜辣食材基地村开展产品深加工,通过农村天然加工之后统一供应,规模化打造鲜辣食材加工网红村、体验点。三要统一供应体系。产品配送是扩大、支持和控制鲜辣品牌加盟店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行业特征,选择适合鲜辣品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经营效率,提供高效服务。
品牌连锁拓市,赴外地打造鲜辣美食品牌连锁店。以杭州为点向全国辐射。在杭州市中心创建常山鲜辣美食样板店,通过常山商会向其他中心城市及四周辐射,快速建立常山鲜辣品牌连锁店。品牌拓市做到“五统一”,即门店招牌、食材供应、烹饪制作、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的统一,确保鲜辣美食原乡原味。要重视价格策略。在提供舒适的用餐环境、特色美食和高水平服务的基础上,合理定价,使消费者有再次消费的欲望。
出台扶持政策。出台鲜辣食材认定标准和条件规定,明确原材料的等级标准,构建标准化的上游种植产业基地,对于按食材标准形成批量供应给予扶持奖励。出台扶持鲜辣美食品牌连锁经营政策,针对在市外开设鲜辣美食的,在店铺租赁、人员培训、店招文化宣传等给予适当奖励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