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绿仙:“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本报记者  董思婷  通讯员  许旻妍

  “宝贝别紧张,张大嘴巴……”“握握手,脚也跟着动一下。”“真棒!今天乖不乖呀?”早上8点,吴绿仙一边与患儿轻声交流,一边仔细检查身体情况,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吴主任,这是昨天晚上从隔离点送过来的发热患者,有高烧、咳嗽……”刚坐下没多久,年轻医生拿着病历与吴绿仙讨论起来。每天一开工,她便一刻也不得闲。

  义乌前段时间疫情发生后,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相继派出200多人次前往义乌支援核酸采样等工作。“我们儿科急诊派出了10多个年轻的医生护士。”吴绿仙说,市妇幼保健院是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疫情期间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儿童、孕妇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同时,儿科发热门诊还要承担分诊、留观、诊治等工作。“可以说,我们医院基本承担了全市儿科的救治工作。”

  “那段时间,不止有隔离点的病人送过来,流感病人也十分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从以前每天接诊800人左右,增加到每天1600人左右,甲型流感患者占七成左右。医生被抽调支援、病人增多……吴绿仙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烧已经退了,放心吧!”“拿着这个单子可以去拿药了。”……这样的话,吴绿仙每天不知道要说几遍,不知不觉间,她的语速越来越快。“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接诊更多的患儿。”

  孩子要不要接种疫苗?会有什么风险?疫情发生后,有不少家长来咨询。面对每一个家长,吴绿仙都会耐心解释,直到家长们心中的担忧慢慢消除。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在金华有着良好的口碑,是浙江省儿科专病中心。30多年来,吴绿仙一直奋战在儿科临床一线,在小儿肾脏内科及风湿免疫科、小儿呼吸消化疾病的诊治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多忙,她每周都坚持出门诊,参与疑难病会诊、危重病人抢救等。手机24小时在线,半夜随叫随到,这是她的常态化生活。

  “铃铃铃……”凌晨3点,吴绿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有一名7岁男孩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抢救室,目前生命垂危。”“等我,马上到!”吴绿仙立即以最快速度赶往医院,制定详细的抢救方案。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救,小男孩成功脱险。看着孩子被推入病房后,吴绿仙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我的所知所能,把孩子的痛苦变成欢乐,把家长的忧愁变成希冀。”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吴绿仙逐渐成为很多父母心中那个让人安心的“吴主任”。

  成为金华市政协委员后,吴绿仙的委员履职作业与她的本职工作一样出色。2018年,她提出《公立医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用的建议》,希望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缓解部分医患矛盾。没过多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2021年,浙江省及金华市建立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政协委员要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最迫切需求。”吴绿仙只要有时间,便参加送医下乡活动。在与乡村医生聊天的过程中,得知村医这一群体在不断流失,引不进也留不住。进一步深入调研后,她通过提案《建议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以破解村医培养困境》为乡村医生这个群体发声,相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

  截至目前,吴绿仙已撰写了40余篇社情民意信息及提案,《全面二孩政策下如何破解儿科医生荒》被评为优秀提案,《关于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模式的建议》《关于补齐儿科医师紧缺短板的建议》等数十篇社情民意信息被九三学社省委会和金华市政协采用…… 

  “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尽全力做到最好。”30多年来,再苦再累,吴绿仙一直坚守着学医时立下的誓言:“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委员名片

  吴绿仙,金华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金华市中心医院主委,金华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儿科门诊急诊主任、儿科主任医师。